最近大家有没有注意到K1373次列车滞留的新闻?事情发生在7月2日晚上20点28分左右,金温铁路公司的一列货运列车在金华市境内的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顺,结果直接闯进了下行正线,和广铁长沙客运段负责的K1373次客车机车发生脱轨事故。
你列车从晚上8点半滞留,一直到11点27分才恢复正常,整整接近3个小时。对车上的乘客来说,这3小时真是煎熬到极点。
7月5日,广铁长沙客运段官方账号终于发了个情况说明,讲述了事情的起因和过程,还介绍了事故发生后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应对。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这已经是第二份官方通报了,结果不但没平息大家的怒气,反倒让人觉得他们好像有些傲慢。就是没站在乘客的角度想问题,显得脱离实际。按说,这种事情的通报,写的人肯定是在舒服的空调房里坐着写的,难怪一点都感受不到车厢里那种闷热和焦躁。
仔细看看这份通报,会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全文里一句“抱歉”都没有。他们一直强调自己做了什么事,好像想掩盖没做的东西。咱们得问一句:这次离线事件的应急措施,真的说得过去吗?
先来说说国家铁路总公司早就有的规定,在《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里提到:如果列车空调坏了,超过20分钟还没修好,列车长就得马上和司机及机械师沟通,考虑车内温度和乘客舒适情况,决定开车窗通风或者开车门缓解。简单理解,就是空调坏了不能硬撑。
可是,这次卡了整整3小时,完全超过了规定的20分钟!为什么不能立刻启动这些应急措施?难道他们连这个规定都不知道,还是没弄明白怎么执行?
更糟的是空气温度。当时车厢内温度达到31度,这数字听着还行,但背后更关键的是湿度。当一车人被困在密闭空间里,湿度飙到80%以上,这种状态下的“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温度高得多。我们拿上海气象台的温湿度对照表作比方:30度湿度80%时体感温度约38度,32度湿度80%时体感温度接近44度。也就是说车厢内的感觉等于在38到44度的蒸笼中待了近3个小时,谁受得了?
官方说明里虽然说,21点左右工作人员打开了车厢通风窗,总共有80多个能开的小窗,但车窗的开启幅度很小,通风效果其实跟放气没多大区别。想像一下,热锅上的蚂蚁,大家都是一锅煮着的虾,还指望开个小缝降温?别逗了。
有意思的是,通报里居然把乘客用安全锤破窗透气的行为,称作“擅自拆卸设备”,还说工作人员劝阻无果后进行了批评。大家先别着急批评乘客,我们听听当时情况:车内闷得快喘不过气,多次向乘务员请求破窗通风,可没人理会。还有好几位乘客已经出现中暑症状。眼看严重了,如果继续憋着,后果可想而知。
通报还说,他们联系了10辆救护车在东孝站待命,说明他们明白风险大,怕事情闹更大。可问题是,为什么不趁早让车窗通风,降低中暑风险呢?非得弄到有人倒下,再用救护车拉走,才叫“未雨绸缪”?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最让人气愤的是,当大家质疑广铁长沙客运段的应对流程和手段时,他们居然自认为没问题,连一句真诚的道歉都没说。这到底是多大的距离感?他们是在傲慢不可一世,还是自认应对措施无懈可击?
网友们有说得好:要让我来批准这封通报,先把我关进那个闷热车厢里,憋上3个小时,然后再让我写通报。敢打赌,那时候同样的文字肯定会更有人情味,也更懂得站在乘客角度想问题,不会像现在这样冷冰冰。
这次事件提醒我们,不是制度没规定,不是技术没准备,而是缺少了真正理解乘客、为乘客考虑的心。天气热没空调,人人都有点像烤箱里的烤肉,但咱希望的是,有人能帮忙开个火锅盖子,让空气流流通,别把大家当蒸笼的配料,闷得要命还装着没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