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

想象你是江淮的老板,满手订单,工厂里人来人往,电话响个不停,按理说应该高兴得合不拢嘴。可你每天却眉头紧皱,比谁都恼火。有人会问:“有订单不是好事吗?”可事实真不那么美好。

这事儿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大家都在拿江淮和赛力斯比较,觉得都是爆单之后,产能拉胯。“你们烦啥,车一卖爆就扩厂嘛!”这种想法,很普遍,也很天真。赛力斯老板也有自己的烦恼,但真和江淮比起来,还真不是一个级别的事儿。

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有驾

仔细想想,啥是订单爆满的烦恼?你有货卖,但是出不了货,客户天天催,公司里上上下下都跟着急。赛力斯的痛苦其实还算“甜蜜”,就是手里车型多,加产线就能缓解问题。工厂搞大点,啥都能解决。堪称可复制的痛苦。

但江淮面对的难题,叫做“踏空不踏鞋”。手头只有一款尊界S800,一辆车就冲到百万价位。你琢磨一下,中国多少人一年买得起百万豪车?就算华为加持,品牌拉满,这个市场还是那么点大,产能拉到天花板,也不如赛力斯随便铺一款M5、M7就能造福大众。赛力斯能卖的都是中等价位,谁都好接触,销量和需求全靠基数取胜。问界系列车型就是这种优势。

市场层面,看看数据也吓人。问界M9一个月能交六千多台,后面还排着七万单。这不是小厂能随便搞定的事。重庆那边都准备硬上,年底把工厂干到月产三万台。你只要愿意卖,扩建工厂就能折腾出来。这种困境其实说白了,就是工厂不够用,跟不上人家的买车速度。倘若市场需求还在,就能解决。

但你看江淮,每个月能卖出多少台百万车?国内一年百万级豪车才卖二十万台。尊界S800就是其中之一。订单多点也是稀缺的事儿,真撑死了就是几万个单,还是全国一年的总量。这个事可就不一样了。人家赛力斯产品线丰富,能选择,能迭代。一家店里能放三四款车,客户喜欢啥买啥,选项多就不怕没销量。江淮呢,就一辆,客户除了买贵,还只能买这唯一一款。能玩出花样吗?

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有驾

再琢磨琢磨,赛力斯能做爆,是因为华为给它的平台、技术消息、销售渠道都拉满。问界系列直接能进华为旗舰店、电商首页,每个线下门店都能摸到实车,牌子响、人流量足,客户体验直接拉满。华为的流量池和品牌溢价放在赛力斯头上,从宣传到售后都覆盖。今天车卖不出去就能换思路:多上产品,多造分母,调结构,扩产能,直接拉上来销量。

反观江淮,虽然也是和华为合作,那关系完全不一个档次。尊界S800只能算个“试水产品”,这定位偏极端,主打超豪华,高端到不能再高端。可市场空间被BBA一口吞了大半,你想分羹,得有更硬的资本。现在,产品线只有一个车型,市场风吹草动,单一产品风险被无限放大。别忘了,全国顶级豪车单年销量才二十万台。想吃下市场,仅凭一个型号、一个身份,吊打友商,未必现实。

这里想起一句话,“产品多才能活得久”。你再看看赛力斯,问界M5是中型SUV,M7瞄准家庭用车,M9冲高端,价格从二十几万铺到五十多万。客户群从年轻人到中产到豪车用户全覆盖,不怕风吹草动。市场风向变了,直接换车型,灵活机动。产能不够就扩厂,销售没跟上就新推车型。

而江淮,单打独斗,没有护城河。油价涨了,经济变了,竞争对手造出新花样,风险全部砸在一家一款车上。更要命的是,百万级豪车都是外资品牌天下。人家宝马、奔驰、奥迪几十年扎根,保时捷强势多年,国产新秀想站住脚,光指望华为的名头还不够。品牌想往上走,靠的是年复一年产品积累、服务积累、口碑积累,短时间弄不出来。你想一夜之间夺魁,现实不允许。

有人说,“华为帮你,你还怕啥?”细品这话,没那么简单。华为也看中自己的整体利益,核心资源还是给主力合作伙伴、能跑量的赛力斯。问界系列作为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华为直接铺资源,把所有能用的技术、渠道都押上去。奇瑞(智界)和江淮(尊界)属于战略合作,技术分流,但不像赛力斯绑定那么深。

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有驾

几十万的车好卖,百万豪车想卖出品牌,一切从零开始。江淮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订单多交不出来,而是未来能不能持续有订单。你有一台爆款,能火多少年?客户会持续买吗?没人能打包票。汽车圈里都有个共识,只有手里打出来一套“组合拳”,连续几年都能放出爆款,才能站稳脚跟。有一款是白捡,没持续战略就是空欢喜。

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有驾
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有驾

再说说工厂扩建的难题。赛力斯必须压上重庆产线,把人手弄到三万台/月,前景看得见,投入和收益会上升。江淮就不一样了,你是豪车,贴着华为,产能根本不用那么大。这么一个细分市场,哪怕你把工厂造得再大,保时捷和BBA的客户能转过来几个?市场把控力在对手手里,江淮厂长每天盘算的是,让厂区不至于闲着,又别产得太多砸库存。这种隐忧比赛力斯的扩产烦恼复杂得多,是个综合性战略难题。

你是否想过,百万级市场的风向说变就变?经济走向不明朗,外资品牌断货,客户开始精打细算,市场收缩速度也快。你凭一个新型号杀进来,能坚持多久?赛力斯靠着供给能力、产品矩阵、华为的底气以及渠道铺设,实在不怕市场小震荡。江淮只能皱眉头,手里订单多,能不能持续才是考验。

更深一步,江淮还得考虑怎么扩产品线。你有了一个超级头牌,如果能从华为那里拿到更多下放的车型,或者技术全方位提升,增加中端、低端车型,才能稳住产业盘子。否则光靠尊界S800,每天都是提心吊胆,订单一有波动,整家工厂全盘跟着抖。中汽协的数据说得明白,“主流车企起码得三到五款主角车型。”风险分散,产品矩阵,才能抗住外部冲击。

这事说到底,是个“生态位”选择。赛力斯稳占全系主流产品,问界铺开华为资源,品牌叠加,销量跟上。江淮顶着高端定位,产品单一,在市场里像孤岛,波澜起伏全靠一本天注定。你觉得,未来几年,谁压力最大?谁风险最高?明眼人都知道答案。

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有驾

这一切归结到一个道理:你订单多不是本事,能把订单持续变成销量才是真本事。赛力斯的烦恼是扩张、是生产速度能不能跟上,江淮的烦恼是未来还有没有新机会、能不能创造第二第三个爆款。你说头疼,谁最真正难受?我看,还是江淮老板,晚上睡觉,真得多盘盘这事。

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有驾
江淮订单多发愁,赛力斯产线忙扩建,国产高端车面临挑战-有驾

市场可不是等你的订单都交完了才给你机会,下一步怎么走,才是老板们想破脑袋的真烦恼。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