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M9开启预售,19.38万元起!**一个把“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当成标配的中大型SUV,居然卖这个价?**你没看错,也不是促销噱头,而是实打实摆在台面上的配置单。作为试过不下30款新能源车的老司机,我第一反应是:这价格,是不是吉利想用“技术平权”四个字,给整个中高端新能源市场来一记重拳?
外观:低调有料,细节见真章
第一眼看到银河M9,你不会觉得它有多“炸”。没有夸张的前脸、不搞灯语秀,整体走的是“东方留白”设计语言。但走近了看,你会发现它的门道不少。隐藏式门把手做了微弹设计,关门时轻轻一推就行,不像某些车得用力拍——这种细节,只有经常开车的人才懂有多省心。
车身线条很克制,腰线从大灯一直延伸到尾灯,形成一条贯穿式视觉引导。官方说风阻系数做到了0.273Cd,虽然没进顶尖行列,但在同级七座SUV里算优秀了。我试驾时特意在高速上关了音乐,车内静谧性确实不错,风噪控制得体,说明这风阻不是虚标。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灯光系统。前大灯组集成了交互式灯语,支持迎宾和送别动画。但重点不是“炫”,而是它能根据智驾状态改变灯光颜色——比如开启“千里浩瀚”系统时,灯带会变成蓝色流动光效,给你一种“系统已上线”的仪式感。
内饰:家庭友好型座舱,主打一个“不折腾”
坐进车里,扑面而来的是“家”的味道。不是豪华感,而是舒适感。座椅用的是亲肤级软包材质,坐垫够厚,腰部支撑也调得恰到好处。我身高1米78,第三排坐进去膝盖还能留两拳,这在七座SUV里算难得。
中控是一块15.4英寸的2.5K大屏,搭载银河N OS系统。说实话,界面设计不算惊艳,但流畅度不错,触控反应快。真正让我点赞的是它的“无感交互”逻辑——比如你连续打两次右转向灯,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哨兵模式录像,这种“懂你”的设计,比堆一堆用不上的功能实在多了。
二排配备了两个独立航空座椅,腿托可调、加热通风按摩全配齐。我让同行的媒体朋友体验了一下,她说:“比我家沙发还舒服。”更贴心的是,座椅侧面有个小抽屉,可以放纸巾、湿巾甚至儿童玩具——这明显是照顾家庭用户的设计。
动力与续航:混动真香,告别里程焦虑
银河M9提供插电混动版本,搭载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CLTC纯电续航有200km和250km两个版本,综合续航超过1300km。**这个数字什么概念?从北京一口气开到上海,中途不用充电加油。
我试驾的是250km纯电版,在城市通勤+郊区山路的混合路况下跑了120公里,电量掉了不到一半。官方说馈电油耗是5.2L/100km(数据来源:吉利官方发布会),实测下来差不多,尤其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能高效介入发电,动力不衰减。
底盘调校偏舒适,但不像某些“船感”SUV那样晃。过减速带时滤震干脆,过弯时侧倾控制得也不错。这背后是全系标配的CDC电磁阻尼减振系统,连最低配都有——这点,真的有点“越级”了。
智能驾驶:“千里浩瀚”不是口号,是真能用
重头戏来了——全系标配“千里浩瀚”高阶智驾系统。注意,是“标配”,不是“选装”。这意味着哪怕你买19.38万的入门款,也能用上高速NOA、自动变道、智能泊车这些功能。
我在G60高速上实测了NOA(导航辅助驾驶),从上海松江到嘉兴,全程约80公里。系统能自动上下匝道、变道超车、跟车减速,遇到大车还能主动避让。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博弈能力”——在车流密集路段,它不像某些系统那样僵直前进或频繁刹车,而是像老司机一样找缝隙、预判加塞,动作自然。
这套系统基于高通骁龙8295芯片+激光雷达+Orin-X高算力平台,感知和决策能力在线。**但我想强调一点:它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而是真正帮你减轻长途驾驶疲劳。**有个用户跟我反馈:“上周带全家去千岛湖,高速上我基本没怎么动手,到了景区还能精神抖擞地陪孩子玩。”
安全:看不见的地方,更值得说
很多人只关注智驾多酷,却忽略了安全冗余。银河M9在这一点上很扎实。全车有30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和5颗毫米波雷达。
更重要的是它的“双控双算”架构——智驾系统和车身控制系统独立运行,互为备份。万一智驾系统出问题,车辆仍能通过传统ESC系统保持稳定。这就像飞机的双引擎设计,多一层保险。
电池安全也没含糊,采用“神盾短刀电池”,通过了中汽中心的“八针同刺”测试。虽然这种极端测试日常遇不到,但它反映出车企对安全的态度:宁可多花成本,也不让用户冒风险。
对比竞品:谁更值得掏钱?
我们拉三个对手来比一比:
理想L8(约33万起):空间大、屏幕多、奶爸口碑好。但智驾系统要加钱选装,入门版没有空气悬架。M9价格不到它一半,却标配激光雷达和CDC,性价比优势明显。
问界M7(约25万起):华为智驾加持,系统流畅。但内饰用料和第三排空间略逊一筹,且纯电续航只有130km左右。M9在续航和舒适性上更均衡。
比亚迪唐DM-p(约27万起):性能猛,亏电油耗稍高(6.5L左右),智驾能力相对基础。M9在智能化和能耗控制上更进一步。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预算有限但又想体验高阶智驾,M9可能是目前最“无短板”的选择。
用户真实反馈:他们怎么说?
我在车友群里收集了几个预售用户的看法:
“本来想买理想,看到M9直接退订了。省下的钱够换两套轮胎。”
“第三排能坐成年人,这是我选七座车的底线。”
“最打动我的是‘标配智驾’,不用被销售套路加装包。”
当然也有质疑:“吉利能撑住这么高的配置成本吗?”我的看法是:这或许是吉利用M9打的一场“战略战”——先树口碑,再谈盈利。
未来展望:智驾会成为“标配”吗?
银河M9的出现,让我看到一个趋势:高阶智驾正在从“高端专属”走向“大众标配”。以前只有三四十万的车才敢谈NOA,现在20万以内也能拥有。这对行业是好事——倒逼技术下放,让消费者真正受益。
但挑战也不小。比如城市NOA还在测试阶段,法规也在逐步完善。我们不能指望一辆车完全替代人类驾驶,但可以让它成为更可靠的“副驾驶”。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当你花20万就能买到L2+级智驾,还会为30万+的“智能光环”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那天我忘了关车窗,第二天发现车里多了只小麻雀……还好它自己飞走了,不然“千里浩瀚”系统怕是要多一项“驱鸟模式”了。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