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超跑、冲沙坡、漂移打转”,这些原本只出现在某些网络视频、高级别赛车比赛、甚至极速电影里的情节,突然之间,你我居然有机会真刀真枪地亲身体验了。
咋回事儿?一提到锐不可当的“速度与激情”,难道不是进口大牌、昂贵门槛、专业刷圈子的地带吗?
谁能想到,在2025年8月14日的郑州,整个场面直接反转了。
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一声不响地冒头,甩出一套“沉浸感+爽到飞起+技术宅狂喜”的组合拳,这要是搁以前,最多就是土豪和职业赛车手的乐园呀,普通人哪敢想。
可这一次,局面变了,不玩虚的。
比亚迪把啥都“搬”进来,原本难以接近的场景成了全民乐园。
要说这事吸睛,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咱一条条扒一扒里头的门道。
话说回来,能让一群成年人像小孩一样激动得直摩拳擦掌,背后的“杀手锏”到底是啥?
是沙坡吗?是漂移池吗?还是那台酷炫到炸的仰望U9超跑?
其实答案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粗暴。
第一眼看,是不是有点像个高配的游乐场?悬天沙坡,说白了,就是那种你在朋友圈炫耀“我冲过沙漠”都显得小儿科的疯狂装置。
平地起波澜,29.6米的高耸沙丘,听说还摘下了啥“最大”“最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不是有点阴谋论的味道?
但凡事别只看表面。
这回,技术流终于和大众体验无缝衔接。
不吹不黑,比亚迪把阿拉善沙漠的场景原地“复活”——驾驶着新能源车爬坡、冲刺、飞沙走石,那画面,是不是顺带还提升了点“国产品牌”自信心?
要说自主品牌这些年没点家底真不信,这回闹腾地还挺带感。
可真厉害的,并不止是“拿大顶”搞些吉尼斯纪录秀肌肉。
你以为只是一堆数字炫技?等等,重头戏其实才刚刚开始。
再看看那“浮水航行池”——70米长,把仰望U8丢进去,还怕它像普通汽油车一样半路“呛水熄火”?
哎,结果人家在透明水池里平平稳稳过了一把“当船开”;看得人忍不住想问,安全性真的这么牢靠?新能源“冗余”究竟底气有多足?
别忘了,安全这事从来不是说出来的,是玩出来的。
再说那44米环形道,玄武岩砖+水膜,就是要你体验啥叫无缝漂移,听说还带着点北欧的专业范儿,漂得又准又滑;一个普通司机,到了那儿立马晋升“秋名山老司机”身份,大概率能兴奋得手机都顾不上拿出来拍。
说到体验,真不是“能看不能摸”。
1758米的专业赛道+27个越野项目,浓缩的就是经典的川藏线、成佛坡等各路野外地形。
你车轮滚一圈,比别人走完三生三世还深刻。
极速、越野,统统复刻出来,既有纯粹的速度狂热,也有野外冒险的刺激感。
关键是,这些项目一应俱全,平嵌到一个“乐园”里,等于直接给所有人开通了“人生外挂”——老司机、小白,谁都能参与,“经验值”刷满不在话下。
其实谈到比亚迪的底层逻辑——不止是秀技术,更是交朋友。
看似巅峰操作,背后其实满满普惠基因。
599元就能开仰望U9,试问往前几年,这价格不是天方夜谭是什么?豪车体验区变成了“天花板降到腰线”,谁还用怯场?
更“鸡贼”的还在后头呢。
模拟冰道、多功能训练区,北欧的安全驾驶培训模式直接打包带进场里。
之前还在网上吐槽“老司机开到冰面就发抖”,现在跟着场地塞进体验,麋鹿测试、紧急避障,玩着玩着手就熟了,安全素质也随便拉一拉。
一边潇洒玩乐,一边不知不觉升级“副本技能”,是不是有种“挂机练级”的新鲜感?
谁说学车一定得正襟危坐、板着脸?活学活用才真的好玩又有用!
别小看这样的乐园,它不仅图一时乐呵,还是品牌实力的硬核注脚。
过去车企拼的是参数表,现在直接拉你来实地体验:开得爽不爽,漂得稳不稳,防水牛不牛,能不能让普通人上手都有安全感,这回不用广告,直接现场投票。
站在沙坡顶,往下俯瞰,越野与速度迷的“朝圣”地俨然成型;再看那浮水池,“国产车防水”不是口头禅,是油门一踩就见分晓。
明明都是造车的,为什么就有这么大差距?
一场体验打通大家的思维——中国智造,从来都不等于低配便宜货,甚至已经是高端范儿+实用属性全都要。
这事,眼熟吧?其实也像极了现在越来越多中国品牌逆风翻盘的套路。
用科技圈的话说,就是“体验为王”;用咱老百姓的话讲——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现场感,才叫货真价实。
话糙理不糙,你要是单靠广告、排面撑场子,那一时风光而已。挡不住大浪淘沙。真把客户拉到一线,技术行不行、体验带不带劲,一试便知。
被惊艳到没啥丢人的。中国汽车工业的逆袭,可能就从咱被“圈粉”的那一刻开始。
单靠比赛、秀肌肉的年代早就过去了;现在,体验本身就是决胜负的核心。
更别提未来要什么“汽车文化土壤”,一个个赛车迷、技术宅、普通司机通通可以“轮流”当主角——谁说汽车圈只属于极少数?
全民参与,边玩边学。
比亚迪敢于把技术交到用户手上,那种自信与透明,其实就是中国品牌眼下最稀缺的底气。
再举个例子,身边好几个同事原本对赛车、越野啥的根本不上心。
结果朋友圈一刷,发现体验贴层出不穷,33岁的张工本来是IT宅,从没琢磨过汽车,结果试了个漂移之后抱怨“真后悔没早点玩”;销售小李本想舔个豪车外壳拍拍照,没想到居然冲沙坡勇气全开,连发九条朋友圈;更别说那些爸爸妈妈们,带着娃娃体验“车辆水上航行”,还顺便学会了安全知识。
几乎就一秒钟,汽车文化被“具象化”了,不再只是广告上的口号。
怎么说呢?体验乐园放在中国土壤里,跟老外那些生冷条条框框就是不一样。
比亚迪把严肃的“试验场”做成了全民“嘉年华”,把“科技壁垒”变成了眼见为实、人人能上手的通道。
场里人头攒动,体验的人络绎不绝,大家嘴上说“玩玩”,其实好多暗搓搓已经在脑子里把国产车的印象翻了个新。
一开始是因为猎奇去,结果发现安全、速度、技术都在线——这不就是最好的品牌反转剧吗?
当然,你要说这就是终极答案,也不至于。
毕竟技术进步不能一站就到顶,汽车文化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可这玩意,就像种子,每次小小的“惊艳”,都比枯燥说教来得更加深刻,大家愿意多迈一步、多尝试一次,这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不只是给用户立了flag,更把中国智造的“温度感”真正打进了普通人心里。行业天花板、体验地气,两手抓两手硬,何乐而不为?
一圈话说到底,比亚迪这波操作,既是产品的终极自信,也是跟市场交朋友的大型现场公关。
咱不谈高深的品牌战略,单凭这“让人想来、愿意刷、舍不得走”的场域,就已经甩开不少竞品几条街。
消费者的体验感、获得感才是永动机,技术本身只是敲门砖——而能把技术玩成潮流,这才是中国汽车圈的破圈王炸。
说到这,不妨抛个“刁钻”问题——你还觉得体验赛车、漂移、越野是高不可及的奢侈梦想吗?
或者说,你愿意为体验这样一个“现实版速度与激情公园”买单吗?
留言聊聊,看看大家怎么说。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