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突变 问界出击 理想承压

#科学颜论进行时#

战场突变 问界出击 理想承压

2024年初。新势力销量榜首次易主。问界以微弱优势超越理想。这并非偶然。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突袭。华为加持的问界。用五年磨一剑的耐心。击穿了理想的防线。

▍ 拳头产品:新M7 的重炮轰击

问界新M7的进攻简单直接。降价增配。起售价直接下拉至24.98万元。比理想L7便宜整整7万。但价格只是引信。真正的爆炸当量来自华为技术的全面灌注。

这款车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号称不依赖高精地图也能实现全国高速城区智能驾驶。其AEB自动紧急制动最高刹停时速提升至90km/h。智能安全能力业内持续领先。全向防碰撞系统。实现前向、侧向和后向全向防碰撞能力。

空间方面。问界新M7拥有同级最优车内有效空间。内部空间长度达到3338mm。重新设计的车身结构。全车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达到24.4%。安全性大幅提升。

▍ 理想的反击:以价换量

面对问界的强势进攻。理想不得不加入价格战。2024年1月。理想宣布L系列车型降价3.3-3.5万元。L7起售价首次下探至30万元内。在某些地区。加上各种补贴后优惠甚至超过4万元。

战场突变 问界出击 理想承压-有驾

这策略立竿见影。理想在降价后的周销量迅速回升。反超问界重夺榜一。但代价惨重。降价挤压了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动摇了品牌价值根基。

▍ 华为 光环与 赛力斯 的产能困境

问界的强势崛起离不开华为的深度赋能。华为投入于问界新M7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团队超过1000人。华为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控等技术全面赋能问界。余承东的个人号召力和华为品牌的加持。让问界享有其他品牌难以企及的关注度。

但这种热度也带来了烦恼。新问界M7上市后大定突破12万辆。但赛力斯工厂产能无法及时匹配。导致交付延迟。一些车主甚至因等待时间过长而获得每天200元。最高1万元的补偿。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问界M9上。上海地区所有门店一度暂无试驾车。影响了部分订单转化。

▍ 战场转移:2025 年的新格局

战场突变 问界出击 理想承压-有驾

进入2025年。战场态势再度生变。问界似乎后劲不足。2025年3月。问界月销量约1.37万辆。同比下滑45.19%。被零跑和理想反超。挤出第一梯队。

原因复杂。2024年底提前透支了部分销量。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新车型。但更深层的是。华为的光环正在褪色。智驾系统正通过规模化跑量。迅速在各车型上铺开。随着智驾系统进一步普及。车企间的智能化差距也逐步缩小。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朋友圈”正在扩大。除问界外。鸿蒙智行相继“孵化”智界、享界、尊界品牌。问界不再独享“华为智驾”。技术卖点也逐步在其他品牌车型“上车”。问界面临同质化竞争的风险。

▍ 理想的深层危机与自救

理想的危机不仅来自问界。2025年1-8月。理想累计销量26.3万辆。同比下降8%。在8月新势力销量榜中。已未能进入前五。

战场突变 问界出击 理想承压-有驾

高端市场被问界M9争食。中端市场则与蔚来等品牌缠斗。理想L9的用户群体从商务和家庭混合。走向以“家庭”用车为主力。而商务倾向更明显的用户群。则被问界M9所吸引。

理想正在积极调整。加快技术平台和产品更新的迭代速度。减少车型的种类和配置型号数量。每款车把一个配置做到极致。2025年7月底。首款纯电SUV理想i8上市。9月底发布理想i6。形成“4款增程电动SUV+1款MPV+2款纯电SUV”的产品矩阵。

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想表示。在AI赋能下。理想汽车在智能化技术和电动化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其自研的VLA司机大模型。能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交流。还能记住用户偏好。

▍ 未来的较量

问界与理想的较量。远未结束。这只是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激战的序幕。

问界凭借华为技术赋能和灵活定价。打了场漂亮的突击战。但需解决产能瓶颈。并在华为“四界”中找准定位。

理想需证明自己不仅是产品定义高手。更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其长期盈利能力。和品牌溢价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这场竞争没有输家。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推动的是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价值重塑。

未来的汽车竞争。不仅是动力形式的变革。更是智能体验、用户理解和生态构建的全面比拼。问界和理想。都在为下一回合蓄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