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底前,新能源车免购置税的消息我早就听说过。说白了,这次政策就是直给咱们一块实惠的蛋糕。反正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盘算是不是该兑个新能源。你虽然我还没换车,但其实心里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碰上点好机会,省点油钱,给家里再添点便利。去年算了一下,我那老本地车,百公里油耗差不多要十升,一年跑个三万公里,油钱得一万多。折算成新能源,也不贵,但关键是,坡道充电桩多了,咱这片区逐渐方便了。有人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有些担心新鲜感坏了,毕竟不是每家都能装个家用充电桩。
说到这,我得跟你们说一句——这次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省油那么简单。你知道我那天晚上,一边刷公众号一边笑了?是因为我老婆看到消息后问:咱们家要不要考虑换个车?新能源放假能充?我说:还用问?你想想,现在充电速度快多了,续航都稳定下来。政策一出,买车就不用愁了。她还笑:那我以为你就会说省钱。我还真挺在意省钱的,但更在意的是,新能源车带来的生活便利。
这事儿,我得跟你们说个趣事。有次我去修车行问:你们那新能源车养护成本高吗?修理工看我一脸问号,笑着说:其实也没想象中复杂,比油车省心。换个电池,大概三五年要换一次,价格估算,得30000左右。就是说,每年维护费比油车要少。我一边点头,一边翻了个白眼——心里暗想:除了电池这个问题,基本没啥大担心。
对了,咱们都知道,这种政策迅速带火的背后,供应链和研发也在跟着加速。你想啊,从钢材、锂电池到电机、智能化,这一整个工业链都在快速调整。像我平时关注的,一家拼装厂,原本主要做油车,现在也在努力转型,甚至都出招引大工厂合作。这个过程,也类似咱们家盖房子:材料、工人、设计,一点点把基础打扎实,最后才敢说住得舒服。但有些环节,供应链的压力比我预料的还大,比如三元电池原料,供应紧张,涨价厉害。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今年这个时间点,新能源车的成本相比去年降低不少。如果算百公里油耗的成本(假设每升7元,油耗10L,百公里70元),新能源在电费合理调节情况下(每度电0.5元,百公里耗15度左右就得算),大概50元出头。这差距很明显。你会说,什么,还得充电、找桩?对呀,问题是充电桩逐渐普及,像我周边,楼下除了单纯的公共桩,现在还陆续开始有家用直充——更快、更方便,像给手机充电一样。
例子挺多,比如我朋友那辆油车,刚刚开了五年,每年折旧大概也就2万多。买这新车,花的钱虽多点,但保值率高。传祺的那个M8,我实际去感受过,价位26万多,位于中端,性能相对丰富。虽然对比同级别奥迪、宝马的豪华车,差点,但它最大的亮点是用料实在空间宽敞。实际上,参数差不了太多,但实际驾驶感受,差别真挺大的。
这里我得插一句,我差点忘了提:你们觉得,这MPV续航表现咋样?之前朋友说,他的几款SUV续航不太行,尤其是在偏远高速。实际上,像M8这样高端MPV,续航1400公里的说法我估算,可能有点夸大,但12-13百公里是没问题的。这个数据给我一个感觉,就是能让你跑长途毫无压力。你知道在咱们乡下,充电环境还没有那么完善,百公里跑长途,能省就省。
再说说内在感受。你会不会觉得,我这个中年,最在意的其实是这车能不能全家用?是不是用车便利?我以前总觉得,MPV就是帮快递搬货的。结果出去玩才发现,新款的向往M8,二排跃然纸上两个零重力座椅,舒服得我都想躺平。我老婆坐在旁边,还使力一拉,那个按摩按钮按下去,柔和的振动,齐了。她嘴角弯弯,好像在说:这环境不错哈。我还想着:以后出门,娃能在二排睡一觉,爷爷奶奶还能跟着玩个游戏——这样想想,这车的价值,就算贵点,也值。
不过我得自我更正一下——之前我说168小时续航,估算得有点夸张。实际上,续航还得考虑空调、音响、风暖啥的,能跑1400公里,已经很逆天了。你觉得呢,这数字是不是靠谱?我猜没太多参考样本,但至少能给我心理安慰够用就行。
聊到这儿,忍不住想:未来几年,新能源车会变得更便宜、更智能。而这个更字,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要不要等到 全自动驾驶普及,才彻底规划换车?其实我还在犹豫。你们怎么看?是不是该主动一点,提前布局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总之吧,看着政策一出,心里那点想换新车的念头,忽然就升起来了。只换不换车,还是要看合适不合适。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比如未来五年,新能源车的残值率会变高不?还是说,还是得把这默默的折旧算进去,才放心买。毕竟汽车圈,变化快,谁也猜不到十年后,新能源车是不是会超过油车成为标配。
而我,也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们问我:新车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其实我还不完全知道答案。但如果你问我,买了后会不会后悔?大概不会。因为,身边无论是家人或者自己,越来越喜欢那种便利、安静、安全的用车体验了。换句话说,电动车那个安静智能的移动家,正慢慢变成我心中理想的生活一部分。那真是一种新体验。
你们说,未来五年,咱们还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