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召回11万辆小米汽车,安全升级还是技术漏洞?
2025年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一纸公告。让小米汽车再次站上风口浪尖。116887辆SU7标准版被召回。原因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特殊场景下可能“反应慢”。
但这次召回。没有拖车。没有维修车间。只需一次远程升级。就像给手机更新系统。小米汽车通过OTA技术。将车机版本推送至Xiaomi HyperOS 1.10.0。修复隐患。全程不过20分钟。
这究竟是技术的短板。还是智能汽车进化的一次公开课?
01 极端场景,智能驾驶的终极考场
什么是极端场景?暴雨中突然滚落的施工锥桶。高速公路上侧翻车辆的散落零件。这些连老司机都可能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正是L2辅助驾驶系统面临的“corner case”。专业术语称为边角案例。发生在正常行驶范围以外的情形。
小米此次升级。重点优化了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让系统能根据道路和交通环境动态调整车速。相当于给AI司机增加了“实战经验”。
智能汽车的安全逻辑已彻底改变。传统汽车追求出厂即完美。智能汽车则像一名终身学习者。通过数据积累不断进化。每一次OTA升级。都是一次集体知识更新。
02 OTA召回,监管与技术的双重进化
这并非小米首次通过OTA召回。今年1月。30931辆SU7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问题被召回。同样通过远程升级完成。
OTA召回已成为智能汽车行业的标准操作。特斯拉2023年召回超110万辆车辆。也是通过OTA升级单踏板模式。2022年。我国实施OTA召回17次。涉及车辆88.7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19.8%。
但监管从未放松。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采用OTA方式消除缺陷必须备案并履行召回主体责任。企业不能再“随心所欲”升级。
透明化、规范化。正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
03 30万辆,爆款车的成人礼门槛
小米SU7交付刚超30万辆。就迎来这次大规模召回。这并非巧合。汽车行业有个规律。销量突破30万大关。意味着用户群体足够多元。驾驶场景足够丰富。各种极端情况开始浮现。
这恰恰是智能驾驶系统最宝贵的“学习机会”。特斯拉的智驾能力为何强大?正是因为其数百万辆车辆积累了海量路况数据。小米作为后来者。正通过快速迭代弥补数据差距。
传统汽车召回往往意味着质量失败。智能汽车OTA召回却可能是一次能力升级。从“出厂即定型”到“越用越聪明”。这是根本性的范式转变。
04 智能驾驶的安全新逻辑
L2级辅助驾驶能降低40%事故率。但无法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员。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在100公里的辅助驾驶中。会有1-2次需要人工接管。
工信部正在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正是为了划清“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新标准要求。如果驾驶员视线脱离或手部脱离达到5秒钟。系统应发出提示。
安全是一种能力。而非状态。智能汽车的安全。体现在发现问题、响应问题、解决问题的全流程效率中。小米从发现问题到备案召回不到一个月。这种响应速度在传统汽车时代难以想象。
05 三个问题,审视智能汽车未来
面对这次召回。每个汽车消费者都应思考三个问题:你能接受汽车像手机一样通过升级变得更安全吗?你更看重“永远不出错”还是“出错能修好”?小米的处理方式让你对智能汽车更放心还是更担心?
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趋势已不可逆转。2025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775.99万辆。渗透率已达62.58%。智能驾驶正在成为标配。
这次召回。不是终点。而是智能汽车成熟之路上的一个路标。它证明了一件事:能公开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企业。才能真正赢得用户信任。
智能驾驶的终极安全。不是永不犯错的神话。而是持续进化的能力。小米这11万辆车的OTA升级。正是这种能力的公开演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