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咱们中国汽车出口的表现,真的可以用“火”来形容。
刚看了最新汽车出口销量榜,真是让人挺振奋的,尤其是奇瑞,再次拿下了出口第一的位置,这不光是对奇瑞的肯定,更是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崛起的一个缩影。
现在回头看,谁能想到以前被人瞧不起的中国自主品牌,现在在全球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甚至在不少领域成了领头羊?
先说说这个出口榜的数字,2025年1-9月汽车总销量达到2436.3万辆,同比增长12.9%,你说这是什么概念?
在全球经济不算特别景气的背景下,能有这么两位数的增长,绝对不是容易事。
更重要的是,汽车出口销量495万辆,同比涨了14.8%,这么大的基数还能有将近15%的增速,咱们中国制造的实力真不是盖的。
这里面,新能源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大涨89.4%,将近翻倍,这就是趋势,这就是未来。
奇瑞汽车今年前九个月出口92.84万辆,稳坐头把交椅。
其实眼尖的人早就发现,奇瑞这些年在海外市场下了不少功夫。
很多人可能还以为奇瑞就是国内那几个经典车型,其实人家早就在海外悄悄布局,生产基地、销售渠道都搭好了。
你看现在一到欧洲、南美,甚至非洲市场,奇瑞的车到处都是。
其实奇瑞这公司挺有韧劲的,早年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奇瑞就把目光放海外,硬是在别人没注意的时候把市场做起来了。
现在看来,当年的布局全是对的。
说到具体车型,奇瑞旗下有瑞虎5X、瑞虎7、探索06 C-DM、欧萌达、探索06、瑞虎8这些都进入了出口前二十名。
尤其瑞虎5X和瑞虎7,出口量一个13.11万辆、一个11.40万辆,直接排到了第三和第四的位置。
你就说牛不牛?
这证明了一个道理,产品做得扎实,价钱合理,性价比高,客户自然买账。
哪怕是海外那些挑剔的用户,也愿意为中国车掏腰包。
当然,比亚迪也特别猛,这几年新能源车带来的红利全让它赶上了。
比亚迪出口67.03万辆,同比涨了125%,在所有前十名车企里涨得最快的就是它了。
新能源这块,比亚迪当之无愧是国内甚至全球的领头羊。
它不光是产品做得好,而且很会抓时机,主动搞本地化生产,又搞自主船运,欧美那边不是老是搞壁垒加关税嘛,人家就自己造船运车,成本降下来了,效率也高了,市场竞争力自然强。
再说说上汽,虽然今年出口35.08万辆,但同比下滑了7.2%。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这么大的盘子,市场环境变化一大,影响就比较明显。
上汽的出口主力还是名爵品牌,名爵在欧洲、东南亚、印度这些地方都还算有市场。
尤其在欧洲,名爵的新能源车口碑不错。
不过,大家都在卷,优势不能不继续巩固,光靠老本肯定不行。
再往下看吉利、长城,出口量分别是29.49万辆和28.81万辆。
吉利比去年略有下降,长城小涨一点。
这也很正常,现在全球汽车市场你争我夺,大家都不好混。
吉利、长城其实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拳头产品,尤其长城的哈弗、坦克系列,硬派越野在海外受欢迎。
吉利呢,收购了海外不少品牌,整合资源的能力强,未来还是大有空间。
除了前五名,还有长安、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江苏悦达起亚、东风汽车这几个进入了前十。
这里面,特斯拉中国出口17.37万辆,同比下滑了19.4%。
特斯拉在全球的品牌号召力不用说,但在中国出口这块压力就大了。
为啥?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品牌都起来了,自己卷自己卷得厉害;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政策、关税一变,波动就大。
反倒是东风汽车,今年出口增速惊人,同比涨幅145.1%,是前十里涨得最多的。
东风这些年也在积极调整产品线,老国企要是能在出口上开花,绝对值得点赞。
再说点让人开心的,就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出口前十里越来越占比重。
除了特斯拉和悦达起亚,剩下的全是中国自己的品牌。
这说明什么?
中国车不光自己能用,还能卖到全球,逐步成为主流。
以前咱们出口的都是低端、便宜货,现在不是了,越来越多高质量的车型走向世界。
更有意思的是,前十名之外,也有一些“小黑马”。
比如零跑汽车,同比增长2627.2%,这增速简直吓人。
还有小鹏汽车也涨了125.2%,北京现代也翻了一倍多。
虽然总体出口量没法跟前面大厂比,但这势头摆在这,后劲十足。
细想一下,现在中国汽车出口能有这个成绩,离不开这几个大背景。
第一是国内市场太卷,大家都在拼价格、拼品质,谁不努力谁就淘汰。
于是车企必须走出去,把眼光放全球。
第二,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出口,政策支持、贸易便利化、海外工厂投资都在加码。
第三,技术进步快,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咱们中国企业已经能拿出“拿得出手”的产品,既便宜又好用,谁能不爱?
比方说新能源,现在在欧洲、东南亚、南美这些地方,新能源车成了抢手货。
中国的电动车解决了当地油价高、环保要求高的问题,成本又低,服务还跟得上,消费者自然买账。
以前老美、老欧觉得中国造的东西廉价没技术,现在谁还敢这么说?
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这些品牌,一到海外展会那都是焦点。
再说说海外建厂这事,现在谁都知道光靠出口是不够的。
一旦遇到突发的政策变化,比如欧美加税、设置技术壁垒,出口就会受影响。
聪明的企业早就想明白了,要占领市场就得“本地化”,在当地建厂、用当地人、卖当地喜欢的车型,这样才能立得住脚。
比亚迪、上汽、奇瑞、吉利等等,都在海外加快建厂,未来几年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当然,机会大了,挑战也多。
第一,大量国产车走出去,品牌力是个问题。
虽然产品便宜好用,但消费者认不认可品牌,还得靠时间积累。
第二,各国市场法规和关税变化快,很多时候不是你产品不好,而是当地政策突然一变,前功尽弃。
第三,海外服务体系如何完善,售后跟不上也不行。
我觉得接下来,中国车企要想在海外真正站稳脚跟,不仅要拼产品力,更要拼品牌力和服务力。
要学习日韩德美那些老牌车企,怎么做品牌、怎么做本地化、怎么做售后,这些软实力同样重要。
比方说,打造本土化设计团队,多请点海外本地工程师、销售,深入了解当地用车习惯;再比如,投资建设更多的海外零配件仓库和维修站,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只有这样,中国车才能从“好用便宜”走向“高端品牌”。
另外一点,新能源是未来的方向,这个基本没跑。
谁在这块卡住了关键技术,谁就能拿下市场。
现在看,比亚迪无疑是国内最强的,但别的车企也在追。
比如吉利搞极氪、长城搞欧拉、奇瑞也有新能源布局。
只要大家在技术创新、核心零部件自主掌握上不停步,就有机会继续领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出口已经从过去的“量”走到了“质”。
以前咱们可能拼的是价格,现在慢慢开始拼技术、拼品牌、拼设计。
你看现在中国出口的车,外观越来越时尚,内饰配置越来越高,智能化程度也跟上世界潮流。
无论是电动车、混动车、还是燃油车,都能做出不同层次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这种转变,其实是中国制造整体升级的一个缩影。
最后要说,这几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的变化快得超乎想象。
从最初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领跑”,我们一直在成长。
未来全球汽车格局,中国一定会是举足轻重的力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抱团出海、积极创新、完善服务,我相信中国汽车会有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也希望我们的企业不忘初心,把产品做扎实,把品牌做响,把服务做细,把中国汽车真正推向全球,让世界见识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真正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