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极限测试撞坏天门山栏杆:是突发意外还是“炫技”背后的标准缺失?

#热点观察家#
奇瑞极限测试撞坏天门山栏杆:是突发意外还是“炫技”背后的标准缺失?-有驾

11月12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一段视频在汽车圈和旅游圈同时引爆:一辆黄色奇瑞越野车在攀爬景区“天梯”时突然溜车,重重撞向一侧护栏,断裂的护栏碎片散落台阶,现场一片狼藉。这场被品牌提前预告的“极限挑战”,最终以“翻车”收场。随着奇瑞深夜致歉并承诺赔偿,舆论焦点却从“事故本身”转向更深层的追问:这究竟是不可预知的突发意外,还是车企为博流量忽视专业标准的必然结果?

事件复盘:一场提前张扬的“极限挑战”如何演变成事故?

了解争议的核心,首先要厘清事件的关键脉络。此次涉事车型为奇瑞风云X3 L,而其挑战的天门山“天梯”绝非普通路段——这段总长近300米的台阶,有着150米垂直落差,平均坡度达45°,局部甚至超过60°,台阶仅30厘米宽且常年湿滑,被业内称为“连进口越野车都鲜少挑战”的绝境地形。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测试并非临时起意。早在9月12日,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就已在社交平台预告“筹备挑战张家界天门山999道天梯”,为事件提前预热。11月12日测试当天,景区还为配合活动进行了清场,这也成为后续游客不满的重要原因。从视频细节可见,车辆攀爬至中段时车轮开始打滑,驾驶员多次尝试调整仍无法控制,最终向后溜车撞坏护栏,测试被迫中断。
13日凌晨,奇瑞发布致歉声明,将事件定性为“突发意外”,承认“对潜在风险预估不足、细节把控疏漏”,承诺承担护栏修复和赔偿责任,并对占用公共资源致歉。但这份看似诚恳的声明,却未能平息舆论争议,反而让更多疑问浮出水面。

争议焦点一:“意外”的说辞能否站住脚?

奇瑞将事故定义为“突发意外”,但从专业角度分析,这场“意外”实则暗藏多重可预判的风险。首先是地形选择的先天缺陷——天门山“天梯”本质是供游客步行的景观通道,而非专业汽车测试场地。其台阶材质为防滑石材,仅能承载人体重量,汽车轮胎碾压时极易因受力不均导致打滑,且湿滑环境会进一步降低轮胎抓地力,这是任何越野测试都应首要评估的基础风险。
其次是测试准备的专业性存疑。正规汽车极限测试需提前对场地进行勘察建模,针对坡度、路面附着力等参数制定应急预案,甚至会对测试车辆进行针对性改装。但从现场视频看,涉事车辆未加装明显的防溜车辅助装置,也未在坡道底部设置缓冲防护设施。有资深越野测试工程师直言:“在60°湿滑窄台阶上攀爬,专业团队会提前铺设防滑板并配备牵引救援设备,奇瑞此次操作更像‘裸奔式挑战’。”
此外,“突发意外”的说法也与品牌前期的“炫技”宣传形成矛盾。若风险真如声明所言“预估不足”,为何要提前两个月高调预告?这种“一边强调挑战难度,一边忽视风险防控”的行为,让不少网友质疑:“到底是测试性能,还是借极端场景制造话题?”

争议焦点二:车企极限测试,该守哪些“标准红线”?

比事故本身更值得警惕的,是奇瑞此次测试暴露出的行业共性问题:当车企把极限测试从专业场地搬到公共景区,测试的“标准”究竟该由谁来定义?
从行业规范来看,汽车极限性能测试有明确的专业场景要求。无论是爬坡、涉水还是颠簸测试,都应在封闭的专业测试场进行,场地需具备符合国标要求的安全防护设施,且测试过程需经第三方机构监督。以爬坡测试为例,专业场地会通过不同角度的固定坡道模拟复杂地形,同时配备防溜车挡板、应急救援通道等设施,确保风险可控。而天门山“天梯”作为开放景区,既无专业防护,又存在游客误入风险,完全不符合测试场地的基本要求。
更严重的是,这种“景区炫技式测试”正在成为部分车企的营销套路。此前曾有品牌让车辆与卡车碰撞制造“硬核”噱头,还有品牌在车内搞“吃火锅”直播营造“舒适感”,这些营销手段往往忽视安全常识,却能凭借话题性冲上热搜。正如澎湃新闻评论指出的:“车企不再满足于干瘪的参数,转而追求能成网络梗的炫技,却让专业标准让位于流量逻辑。”
此次事件中,景区的责任同样不可回避。面对奇瑞的测试申请,景区仅以“场地租赁”为由放行,未对活动安全性进行评估。要知道,车辆碾压不仅撞坏护栏,更可能导致湿滑的台阶松动,给后续游客留下长期安全隐患。有法律人士指出,景区作为公共设施管理者,放任汽车在人行通道测试,已涉嫌违反《旅游法》中“保障旅游者安全”的核心要求。

反思:汽车营销,该告别“野路子”炫技了

奇瑞事件并非个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当前汽车行业营销与测试的错位。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车企急于通过差异化营销建立品牌认知,这本无可厚非,但“差异化”绝不能等同于“无底线”。此次奇瑞虽然承诺修复护栏并赔偿,但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远非金钱能弥补——品牌辛苦建立的“技术硬核”形象打了折扣,景区的公共安全信誉也受波及,更让公众对汽车极限测试的专业性产生质疑。
真正的品牌公信力,从来不是靠“闯禁区”炫技得来的。业内公认的硬核测试,是比亚迪在高原冻土区进行的零下30℃续航测试,是长城汽车在沙漠无人区的耐久性验证,这些测试虽无景区流量加持,却因专业、严谨赢得市场认可。正如长城网评论所言:“专业的事该在专业的地界办,与其在景区博眼球,不如在实验室和专业测试场里打磨性能。”
奇瑞事件给整个行业提了醒:汽车作为高安全属性产品,其测试和营销必须坚守两条底线——一是专业标准不可降,任何性能验证都应遵循行业规范,拒绝“裸奔式挑战”;二是公共利益不可损,绝不能将景区等公共空间当作私人秀场,让公共安全为商业营销买单。毕竟,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从来不是热搜上的“炫技”,而是开在路上的安心与可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