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上次去小鹏的试驾场,不得不说,那个X9真把我吓一跳。之前没太关注,主要觉得纯电车现在续航都做到200公里以上,油箱的加入似乎多余。但试完后,心里真有点动摇。
先说油箱吧。其实我一直觉得纯电车续航焦虑,尤其是在北方冬天,电池容量明显缩水,跑远点就打哆嗦。小鹏这次放开胆子,装了油箱,价格也挺刚需,这点我觉得很接地气。用油来补电的短板,虽然听着有点像妥协,但实际操作比想象中更聪明——无需长途充电,随加随走。
我刚翻了下笔记,油箱容量大概是40升,能加92号油。估算一下,这台车在WLTP油电综合折算下,燃料消耗大概是2.53L/100km(这不算低,但偏偏在用油的同时还能省钱,毕竟比电贵多了,尤其是在没有快充站的偏远地区)。我有个朋友,也在偏远农村开车,他就说:有油箱,心里踏实。真的是本地人的思维——能省心就值。
跟纯电比,核心还是电池,放在车里就像手机用电一样。大电池、5C快充—谁不想,充电时间缩到最短,续航又够用。这里得一提,快充的能量密度进步真是块甜点。我问销售:快充一个小时,能顶多久?他说:差不多充到80%用电量,也差不多能跑个300公里。其实我心里琢磨:这线速真的是我们惯的秒杀。
但话又说回来,油箱的加入怎不让我想到成本?一开始我觉得增加油箱,车重会不会变得更笨?可实际上,油箱位置设计得不错,几乎不影响车辆平衡。再加上,发动机优化了噪音——这个细节特别重要。以前那种电声太安静,跑高速时多少会有点怪异,现在优化后,油机工作时的噪音被降到最低,更像传统车在跑。对于驾乘的车友来说,这点大概能减轻一些电车空虚感。
这里我得打个岔——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传统车一直强调强引擎大排量呢?就是为了那份噪音的存在感,让驾驶更有仪式感。小鹏这个做法挺有趣,利用噪音优化后,满足了喜欢声浪的人,又不失纯電体验。这细节让我觉得,小鹏其实在试图打破对纯电的刻板印象。
再说到性能,亏电状态下发动机还能支持高速巡航。这个点让我特别惊讶。毕竟,很多插电混动车在亏电时要么只能赖皮跑,要么启动巨大补救措施。而这车,竟然能支持到150km/h,平时高速超车都不用担心,直接硬到末节。对我来说,这相当于买了个安全锚,不怕出现意外断电的窘况。
其实我一直觉得,汽车研发就像做菜,地点调味料,既得功能齐全,又不能太辣。油箱、快充、噪音、纯电性能——这都像是这盘菜的五味调料。没有哪个调料会随便省掉,不然吃起来就不协调。你看,别的厂商,比如某些合资品牌,更偏重纯电续航,不考虑备用油箱。其实有好多车主私下告诉我:家里农村备点油,心里舒服。(这段先按下不表,留个悬念。)
有个细节我特别留意——我刚才翻了下我的车钥匙和手机,有点好奇,油箱加满后,百公里实际油耗会怎么样?估算,一箱油大概能跑200到230公里(不确定,有点以偏概全),但能去一趟郊区,心里就不会紧张。这个心理距离其实比实际的数值更重要。
说完这些,突然想到:在你们眼里,这样的混合车是不是觉得折中得太明显?我倒觉得,反而是在取大同——既能省钱,又能保证续航体验。你要一直追求纯粹,那就主动忽略这些拼盘式配置。有时候,折中也能变成取舍的智慧。
其实我不确定,这个售价区间对比其他同级车型,体现的性价比到底咋样。毕竟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特斯拉都降价了,国内后起之秀一堆。你们觉得,像这次一口气把续航拉到1602公里,是真心实意还是作秀?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在思考:未来的车会不会变得更像智能管家一样?我猜,油箱可能只会是个过渡——直到完全靠充电,但现在看来,这个过渡期,依然值得期待。
好了,就聊到这儿。下一次,或许会偷偷去体验一下露营模式—是不是像想象中那么酷?你们觉得,油箱+纯电,能不能让我们对续航焦虑说拜拜了?麻烦问一句,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换车?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