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

今天咱们出门,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车,国产的、合资的、进口的,什么样的都有。

咱们选车的时候,考虑的是配置、性能、外观,可能很少有人会停下来想一想,咱们国家自己造的第一辆车,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事儿要是往回倒个七八十年,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有驾

那时候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别说造汽车了,全国上下能跑的汽车加起来都不到十万辆,大部分还都是战争时期留下来的“万国牌”,坏一辆就少一辆。

那时候的物资运输,很多地方还得靠最原始的人扛马驮,整个国家的交通命脉都显得那么脆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说要造一辆完完全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那不亚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个梦想的火种,是在1949年被点燃的。

当时,毛泽东主席去苏联访问,在参观著名的斯大林汽车厂时,他看到了现代工业的巨大威力。

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有驾

看着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从流水线上开下来,那种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他对随行的人员说了一句分量极重的话:“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这句话,就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定下了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

目标有了,但怎么实现呢?

这可不是喊句口号那么简单。

经过多方考察和规划,最终决定把这个承载着全国人民希望的汽车厂,建在东北的吉林长春。

1953年7月15日,这是一个应该被写进历史的日子。

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有驾

在长春西南的一片空地上,举行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奠基典礼。

一块刻有毛主席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在成千上万建设者的欢呼声中,被安放进了这片土地。

从这一刻起,中国汽车工业才算真正掀开了第一页。

这块石头,不仅仅是一块奠基石,它更像是一个坐标,一个承诺,见证了中国汽车从零开始的全部艰辛与辉煌。

建设过程的困难,是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

就拿东北的气候来说,冬天特别长,滴水成冰。

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有驾

按照当时苏联提供的技术标准,厂房建设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环境温度必须保持在6摄氏度以上,不然混凝土的强度就不达标,会留下安全隐患。

可东北的冬天动不动就零下二三十度,要是停工半年等天气回暖,那原定的三年建厂出车计划就肯定完不成了。

时间不等人,怎么办?

当时的一汽建设者们,硬是想出了一个“土”办法。

他们把工地上用的蒸汽机车进行改装,接上粗大的管子,把火车头锅炉里烧出来的滚烫蒸汽,直接送到正在施工的厂房里,硬生生造出了一个临时的“大暖棚”,保证了冬季施工的温度要求。

就是靠着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智慧和闯劲,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工厂的按时建成抢出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有驾

工厂建起来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造车。

1958年,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一汽也接到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试制一辆高级轿车,为国庆献礼。

这和之前生产解放牌卡车完全是两个概念。

轿车对技术、工艺、精度的要求高得多。

当时我们既没有现成的图纸,也没有完整的经验,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造车大会战在一汽打响了。

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有驾

当时厂里想了个办法,把造一辆轿车需要的两千多个零部件的任务全部分解,列在一张大榜上,然后号召全厂的能工巧匠们来“揭榜”,谁觉得自己有本事能干哪个零件,就主动把任务领走。

那场面据说特别热闹,技术员、老师傅们争先恐后,没多大功夫,所有的零部件任务就被大家分领一空。

其中最能体现当时奋斗精神的,就是车身覆盖件的制造。

我们现在知道,像车门、发动机盖这些有弧度的部件,都是用几千吨的大型冲压机一次成型的。

可那时候哪有这个条件?

一汽的工人们,就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对着木头做的模具,手里拿着最普通的榔头,硬是把一块块平整的钢板,一锤一锤地敲打出了所需要的弧度和形状。

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有驾

可以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多高超的手艺。

经过了整整33个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在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红旗牌高级轿车,终于成功下线了。

这辆车的外观设计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扇形的进气格栅、宫灯形状的尾灯,看起来非常庄重大气。

它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有了自己的高级轿车,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同样能造出世界水平的产品。

从那时候起,那种“别人能做的我们一定能做,别人不敢做的我们敢做也能做”的红旗精神,就深深地刻在了一代代一汽人的骨子里。

时间快进到今天,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用算盘计算、用锉刀打磨的年代早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全新时代。

中国一汽崛起,从无到有,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奋斗史诗-有驾

如今你再走进一汽的红旗智能工厂,看到的景象会让你彻底颠覆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

这里有全自动的冲压生产线,机器人手臂精准高效地完成焊接和喷涂;有行业里领先的轮胎智能随动装配技术,能保证100%的装配准确率和合格率;甚至在底盘合装生产线上,已经实现了全线“黑灯”生产,也就是说整个流程完全由机器人和智能系统控制,就算把灯全关了也能照常运转。

过去靠人工检测的环节,现在也由国内首创的卫星定位产线检测系统来完成,精准又高效。

前辈们当年肩扛手抬的奋斗身影,换来了今天科技闪耀的光芒。

从那块汉白玉奠基石开始的梦想,如今已经枝繁叶茂。

今天,当我们驾驶着搭载了智能座舱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国产汽车,当我们看到红旗金葵花国宾车队在一次次重大国事活动中亮相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汽车工业的进步,更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传承。

这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奋斗史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

这片土地上的变化,正是对前辈们最好的告慰,而未来的征程,也必将在这份精神的激励下,永不停歇地向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