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第一天,高速上车多得像个停车场似的,张先生坐在车里,空调都不敢开,生怕耗电太快。李女士还说,下次出门一定得开油车。河北某个服务区,充电桩排了一路,还到凌晨都没排上,朋友圈里大家纷纷发图,说高速上根本看不见电车的身影,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真的扛不住。
节假日一到,充电站那是挤得不得了,五一、国庆都差不多,十二点半就得排队抢六个插头。问题不在桩少,主要是桩都集中在服务区的入口和出口,中间的道路上一个都看不见,增程式车主还被喊着让位置,纯电动车主觉得挺不公平,大家吵得雷声大雨点小,其实根本没人搞明白到底该谁先用哪个桩。
厂家吹说能跑六百到八百公里,可一上高速,电就掉得飞快,堵车开空调或暖气,耗电更是加快,和加油比起来,三分钟就能搞定一箱油,充电可就得半个小时起步,城里开电车确实省点钱,又安静,但一到高速,特别堵车时,电车就变得特别不靠谱了。不是车不好,是这个场景本来就不是它的强项。
欧洲人不太怎么焦虑啦,长途跑得也不算多,一次基本不到八十公里,假期也不都是挤在一起的。家里装了充电桩,想充就充,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咱们春节、国庆这些节假日还得跨省回家呢,很多人在老小区或是租房,根本装不了充电设备。高速路上的服务区倒是挺多,充电桩却少得可怜,有的还被占着桩不充电,设备坏了也没人搞维修,堵着车越发烦人。
政府说要装一千万个充电桩,等到2026年高速服务区全都装上,这目标听着确实挺不错的,可是现在着急用啊。车企推的800V快充、换电站,甚至应急充电车,价格都挺贵,续航也有限,普通车主只能自己琢磨着应付。比如避开高峰期——10月2号到4号最堵,要出发前留点电,不要充满,也别快耗尽,导航选充电站,提前查看三个备用点。别指望啥超快充,认准120kW以上的桩,小功率的别碰。
有人说电车不行啊,问题不在车,是配套跟不上。油站遍地都是,几分钟就能搞定,充电桩呢,位置散乱,又慢,还管得不严,用户只能靠自己琢磨经验。现在用油车,不是退步啦,而是没办法呀。现在比的不是电池多厉害,而是能不能把充电的事搞明白,能不能估算好人流量,能不能让整个体系顺畅运转。
高速上这么堵,不光是某个人的问题,整体出行体系没跟上节奏。电车本身没毛病,挺智能,又安静,还省钱,问题在假期的时候,一旦堵车,又没有充电桩,那就只能干瞪眼。大家烦的不是车子,而是浪费的时间,是电量到底够不够用,出了毛病没人修理。要想搞定这些,不是在实验室里说说,而是得靠调度、预约,或者提前搞好流量的预测,把这些措施到位,电车才能真正跑得顺畅,也不至于堵成那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