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2025年,掏出五十万买一辆中国车?这事儿一开始就掺杂着点火药味——一头是“老钱”,一头是“新贵”,两拨人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暗流涌动,谁都不服谁,谁都想做主角。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把镜头拉回到2025年上半年,极氪9X上市十三分钟就收了一万张大定,朋友圈里有人直接发:怎么有人能做到下单比外卖还快?我采访过一个准车主,他说自己其实还在纠结Model X的鸥翼门,结果媳妇看完新车展直接拍板,理由是“低调、舒服、没那么明显的LOGO”,这话说得像极了当年Loro Piana火起来那一阵,满大街都在讨论“隐奢”。
问题来了,老钱们真的会用新势力的方式买车吗?有一次和一个做投行的朋友聊起,他说自己平时开揽胜,觉得极氪9X挺有意思,问他为啥突然转向新能源,他淡淡地说了句:油价太高,加油站排队让人心累。这个理由看起来有点草率,可是你和他聊久了会发现,老钱们其实没那么死板,关键在于“体验”——不光是驾驶,连售后、内饰、音响都得跟得上。
新贵们的理由就更直接了,科技、智能、互联网,听起来很热闹,实际操作起来更像是“要面子还要里子”。一个做新媒体的哥们儿,去年刚换掉卡宴,买了极氪9X顶配,他说:现在谁还看品牌,大家看的是朋友圈点赞数和车机能不能一边开会一边刷剧。
2025年5月,极氪9X的订单数据被扒了个底朝天,八成以上用户是30到50岁的中产或者老板,绝大多数是从BBA、路虎、卡宴跳过来的。甚至有个细节:杭州湾展厅里,有人下单前还特意摸了摸真木饰板、掰了掰吸顶屏,说“高科技不能廉价感”,这种仪式感,和过去买进口豪车时没两样。
再看6月,路虎揽胜成了百万级SUV销量王,8355台卖得飞起,老钱新贵都盯着它。可是极氪9X也在这个节点上“顶配大卖”,70%订单是Hyper版,有网友调侃:以前国产车顶配是展厅摆设,现在顶配才是真正的“走量王”。背后是啥?硬件堆料、智能辅助、底盘黑科技,连48V主动稳定杆、闭式空气悬挂都安排上了,这些原本是进口豪车的专属配置。
“自研”这个词在2025年已经不新鲜了,但极氪9X的“飞翼式滑移屏”还是让不少人现场拍照发小红书,说“终于不用在大天窗和吸顶屏之间二选一”。音响直接和Naim合作,宾利同款,韩红在成都车展试了以后,现场下单——这种“明星种草”就有点玄学了,你说它没用,预售数据又给了反击。
极氪9X的出圈速度有点像2023年那个爆火的奶茶品牌——前期被嘲,后期变成圈层标配,甚至有点“鄙视链”意味。7月的时候,极氪9X的准车主画像被曝光,家里三辆车以上的比例很高,BBA是标配,企业高管数量猛增,有人调侃“极氪9X是老板的第二辆车”,而且不少是从极氪009换过来的。
现场采访里,一个李先生说自己原来是埃尔法死忠粉,后来被老婆拉去试驾极氪009,说舒适度和智能水平直接上了新台阶,宾利添越拿来偶尔坐一坐,但日常出行想要点“驾驶乐趣”,还是得SUV。你说他是新贵还是老钱?他自己都笑,说“我就是想多点选择,别被定义了”。
数据不会说谎,1-7月极氪009成了4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明星用户名单拉出来半个娱乐圈,商界大佬也不少。8月,极氪9X又被卡塔尔驻华大使点名邀请,搞了个“外交车展”,4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现场看车订车,这种场面,老钱和新贵都不陌生——只是主角换成了中国品牌。
极氪的“圈层效应”在2025年成了社交货币,有人说“有钱人都在买极氪”,也有人冷嘲热讽“国产高端还得看销量”,可订单数据每个月都在刷新。极氪9X的用户画像已经和传统豪车彻底重叠了:不再分什么“油车党”“电车党”,而是“体验派”与“身份派”的混合体。
有个细节特别真实,6月底一个极氪9X准车主在群里吐槽,配件等得有点久,售后也没法和奔驰宝马比,底下马上有人回复:你要的不是快,是新的社交标签。这个对话让人忍不住多想,老钱新贵们真的在意这些小瑕疵吗?或者说,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选对了队伍”。
极氪科技副总裁林杰在发布会上说,9X的用户一部分是豪华品牌老用户,一部分是极氪009、001的增购,还有一部分是BBA用户的升级——这些话听起来很稳,其实藏着点不确定。毕竟,2025年中国制造的信心和焦虑都在同步生长,谁都想赶上这波风口,但谁都担心掉队。
再说一句,2025年中国企业家买极氪9X,不再只是买功能,而是在买“参与感”——很多人自己就是制造业玩家,对国产车的认同感肉眼可见地增强。可问题也摆在那儿:极氪9X能不能持续满足这批“挑剔”的老钱新贵,真的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吗?这些还都在路上。
写到这里,气氛有点像深夜的咖啡馆,老钱在角落里品着咖啡,新贵在窗边盯着手机,谁都不说话,谁都在等下一个爆款信号。极氪9X只是开始,还是变革的拐点?没人能给确定答案。
现实就是这么“粗糙”,一边是数据的狂欢,一边是体验的试错,老钱和新贵们的对撞还在继续。2025年,买中国旗舰的那群人,他们到底在买什么?故事还没讲完,悬念也留着,等下一个人来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