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博会缺席+彻底静音!NX500凉了:本田懒得在国内中排拉力卷了
这事说白了挺直白的。你一线实践告诉我,去年摩博会几乎是无声的墓地。很多品牌都选择了冷处理,尤其像本田这样的老牌,基本上就缺席成了常态。NX500这款车,之前还是挺有点热度的。毕竟,听说设计挺酷的,走的也是中排拉力路线,期待能跟XR、CRF系列争个高下。
但,结果呢?它居然没有出现在2025年的展会上,反倒有一台奇怪的,类似CB500的超级四缸四不像车型露了个脸,让不少粉丝有点懵圈。短短一句话:NX500凉了。本田放弃在国内的中排拉力市场的信号简直啪啪直击。
为什么会这样?我自己琢磨过,答案其实很直白:低毛利让本田没兴趣。你看海外市场,NX500的售价折算成人民币,大概七八万,靠着品牌底气,渠道优势,利润能丢到手软,卖得多还不用担心。本田在海外的这块蛋糕,靠品牌溢价是稳的。
但是,国内市场不一样。中排拉力的竞争,是个血战。说白了,这市场的钱,基本都被国产车型掏空了。你想啊,国产的贝纳利552、春风700MT,不仅排量冲600+,还配置满满,质量和技术一年比一年涨。相反NX500那471cc,两个缸,压根不够看。再加上凯越625X、升仕703T这些新兵,国产车在配置、技术、性能上都不落下风,甚至还领跑一段。
如果本田为了销量把NX500降价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有点效果,但你想想,国产车价格还比它低一半,一旦放开,消费者立马跳坑——只为折扣去买国产,想着新品质,压力就大得很。
所以我觉得,未来这个市场的战局,已经在无声中变了。的是国产追赶者的赶超节奏,让那些曾经值得割韭菜的外资品牌,变得越来越被动。
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商业过渡期的味道?国产车的技术飞跃,像我整理的资料:去年最热销的春风600系列,百公里成本估算在1.2元左右(油耗较低,纯电动更便宜),整车的整备和调校也愈发成熟。而且,用户群越来越理性,不像以前那样,单纯靠品牌金字招牌就能卖出几百万。其实我有个猜测,可能有点天马行空,国产车今年的技术赶超,主要还是因为供应链上的放开。一方面,原材料的价格逐渐稳定,另一方面,几个国产车企自己开发了一整套的技术闭环,就像一条自给自足的流水线。
说到供应链,有没有想过:国产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去年大概提高了20%以上?这其实对成本控制有非常大帮助。想想以前我们经常起的疑问:国产车的芯片、电子系统,能不能跟外资比拼?现在新车上的电子配置,有时候比进口车还多,还便宜。难怪,品牌溢价空间变得有限。
话题一转,我开始觉得本田等外资品牌的退出可能还带点景气灯泡。因为,市场变了。用户的入口门槛下降了,包括像我这样平常玩车、修车的,从用料、技术到价格,都能做到你有我也有。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自然的淘汰?
你觉得呢?未来的中排拉力市场,还会被外资车型霸占吗?还是会逐渐变成国产的舞台?我记得有朋友说,他在二手市场看到一台二手凯越625X,卖价才五万多,那配置和性能怎么可能差那么多。是不是这个市场的乔布斯们——消费者们——开始变得更理性了?毕竟,花更少的钱,买一辆耐用、性价比高的车,才是硬道理。
这一连串变化,核心其实不难猜:国产车逐渐补涨,品牌溢价空间压缩,外资想靠品牌赚最后一票的时日,也许已经不远了吧。未来是不是更像一局技术追赶+市场洗牌的大棋盘?还是说,还是有些微的灰色地带,我没考虑到的?没细想过(这点觉得挺有趣的,也许还是要多看多想)。
对了,提醒我自己一点:短期内,这个市场的风向还会有变数,毕竟,市场里藏着大秘密——供应链调整、政策变化、用户喜好,都可能成为突变点。你是否还记得,去年有个销售朋友跟我说:今年新车优惠都快赶上进口了。这股价格战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大料?
算了,车市变得复杂又有趣。总有那么一瞬,觉得科技+市场像一场没有硝烟的。你看,一辆车,把它拆开,里面其实藏着很多玄机。
怎么说呢,你还会为NX500的凉了感到遗憾么?还是觉得国产车技术追逐战才刚刚开始?是不是那个慢慢浮出水面的你我他,未来会不会成为真正的主角?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