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车圈最大的热闹,几乎都被电动车承包了:谁的零百加速又进了 3 秒,谁的续航破了 1,000 公里。久而久之,燃油车在新闻里成了“老艺术家”,出场多半是情怀。
但 2026 款福特 Mustang 的定价,就像有人在这片纯电海洋里扔了一块石头——23 万起,顶配 V8 也才 45 万。对很多汽油党来说,这个价格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炭火——原来 V8 的声浪没那么遥不可及。
我也是其中之一。
⸻
一、账面价格不吓人,细看有套路
基础款 2.3T EcoBoost,32,320 美元(约 23 万),比 2025 款贵了 400 美元;高一级的 EcoBoost Premium 反而降了 1,200 美元,约 26 万。V8 阵营的 GT 和 Dark Horse 则维持在 33.5 万和 45 万左右。
听上去挺良心?可细翻配置表会发现,原本标配的 12.4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改成了 1,000 美元的选装项——这相当于把你习惯的免费饮料,悄悄移到单点菜单。
好在 GT 补了些诚意:双区空调、皮质座椅直接标配,10AT 变速箱免费选。算不上白送,但多少有点意思。
⸻
二、设计:野马的DNA没丢,还多了复古味
外观依旧是那个辨识度爆表的 Mustang:亮黑格栅、中间“猪鼻子”徽章、肌肉感机盖筋线,4,810mm 车长、2,720mm 轴距,既能拉风,又不至于大到难停车。
真正的亮点,是新增的 FX 复古套件。灵感来自 80 年代 Fox Body——亚得里亚海蓝金属漆打底,配 19 英寸牛津白轮毂,徽标和铭牌白色镶边,尾灯也换成了白色灯组。蓝白撞色,像是直接从老电影里开出来的。
内饰同样走回忆杀:黑白格子皮革座椅、银色与蓝色缝线、80 年代字体的仪表盘。
我第一次坐在 Fox Body,是在一次老车聚上,那位大哥说:“踩油门时别怕大声,它就是该这么吼。”那种粗犷又真诚的体验,现在能在新车里买到,这很难得。
⸻
三、同价位对手里,它是“异类”
把 Mustang 放在 23~45 万的区间看,你会发现它几乎没什么直接竞品:
• 23 万左右,国产新能源能买到极氪 001、特斯拉 Model 3 高配,都是零百 3 秒多的加速怪兽。
• 35 万区间,BBA 的入门轿车(A4L、C 级、3 系)主打豪华舒适,动力体验完全不同。
• 真正能和它比驾驶快感的,可能是凯迪拉克 CT4-V、丰田 GR Supra,但要么排量小,要么价格高。
换句话说,Mustang 在这个价位就是特立独行——它卖的不是最强的性能数据,而是机械感、声浪,还有一份稀缺的“老派驾控”。
⸻
四、在电动车世界里,它还香吗?
环保、油耗、日常舒适性,Mustang 都不是最优解。
2.3T 综合油耗大约 9L/100km,V8 能轻松上 12L;加上 95 号甚至 98 号油的成本,日常开肯定不省钱。
但 Mustan 的魅力,不在账本上,而在右脚踩下去那一瞬间。
电动车的快,是安静、直接的推背感,就像电梯猛地冲上去;V8 的快,是震动、声浪和轮胎抓地力一起冲进你神经的那种亢奋。
我开朋友的 Model S Plaid 时,零百 2 秒多的冲击感很震撼;但下车后回忆更多的是“它的数据”。而开 Mustang,下了车你还会想——刚才那个声浪,我要再来一遍。
⸻
五、养车成本,先算清楚
Mustang 在国内落地后的用车成本,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承担:
• 燃油:以 2.3T 百公里 9 升、油价 8.5 元算,年行驶 15,000 公里,油费约 11,500 元;V8 则在 15,000 元以上。
• 保险:新车第一年综合险约 1.2 万元。
• 保养:机油、机滤、空气滤芯等常规保养,一次 1,000~2,000 元,频率视驾驶习惯而定。
• 税费:V8 的排量税比 2.3T 高不少,购置税也会更肉疼。
如果预算只是勉强够车价,那后期可能会压力山大。
⸻
六、购买建议与避坑提醒
1. 预算充足才上 V8
V8 的声浪确实无可替代,但油耗、税费、保养都比 2.3T 高一个等级。如果只是偶尔周末撒野,2.3T 性价比更高。
2. 选装要提前规划
液晶仪表、音响系统、驾驶辅助这些选装不便宜,而且后期加装成本更高,最好一次到位。
3. 二手残值波动大
美式肌肉车在国内保值率一般,如果打算三五年就换车,要心理有数。
⸻
七、总结
2026 款 Mustang,不是来和电动车拼加速、拼智能的。它更像是提醒我们: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情绪的延伸。
它的价格策略有套路,但在油车日渐边缘化的今天,能用 23 万把人拉回内燃机阵营,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或许几年后,大排量自吸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至少现在,这匹野马还在,而且它离你,比你想象的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