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就是蔚来汽车和它新推出的子品牌乐道。
前阵子在成都车展上,乐道的头一款大车L90,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刚开始交付还不到一个月,也就是28天的时间,就卖出了一万多台。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蔚来这回总算是缓过一口气了,这不得赶紧开瓶香槟庆祝一下?
可奇怪的是,不管是蔚来公司的大老板,还是乐道品牌的负责人,一个个都表现得特别冷静,好像这事儿跟过节似的,但他们偏不过。
这就让人纳闷了,放着这么好的业绩不去庆祝,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呢?
这里面的门道,咱们得好好聊聊。
咱们先看看这喜事到底有多大。
乐道L90这车,定位是纯电动的大三排座SUV,说白了就是那种能坐六七个人的大家庭用车。
在它出来之前,这个市场基本上是被理想汽车那种增程式的车型给占领了,因为很多人担心纯电车跑长途不方便,尤其是拖家带口的时候。
乐道L90能在一个月内卖出一万多台,说明它成功地让很多家庭用户打消了顾虑,愿意尝试纯电动的大家庭SUV了。
这不光是乐道自己的胜利,对整个纯电动车市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为了这个里程碑,乐道还特地请来了演员郭涛一家,作为第一万名车主,这个宣传效果也是拉满了。
光是乐道表现好还不够,蔚来主品牌自己也没闲着。
他们新出了一款叫全新ES8的车型,也是个大块头的SUV,市场反响特别热烈。
整个蔚来公司,七月份的销量一下子冲到了两万多台,八月份的目标更是奔着三万台去的。
这么一看,蔚来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之前网上那些说蔚来快不行的声音,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按理说,业绩这么好,公司上下应该是一片欢腾才对。
可现实是,乐道新上任的总裁沈斐,面对媒体采访时就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情绪比较稳定,不会因为车卖得好就沾沾自喜。
蔚来的另一位高管秦力洪说得更直接,他觉得L90到底算不算成功,不能只看第一个月,得等到十月份,看看那个月的完整销量才能下结论。
他们为什么这么谨慎?
其实是吃过亏,有经验教训了。
乐道之前还有一款叫L60的车,刚上市的时候也是一片叫好,买的人也不少,但那股热乎劲儿没持续多久,后来销量就慢慢下来了。
所以高管们心里清楚得很,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一时的火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能一直稳定地卖得好,才叫真正的成功。
这就好比百米冲刺和马拉松的区别,起跑快当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得有后劲儿,能坚持到终点。
现在就开香槟,万一后面劲儿跟不上了,那不就尴尬了吗?
那么,蔚来和乐道这次究竟是靠什么打动了那么多消费者呢?
关键还是车本身做得确实有两把刷子,解决了以前这类车型的很多痛点。
就拿乐道L90的七座版来说吧。
以前我们一说起七座SUV,很多人都会撇撇嘴,觉得第三排座位就是个摆设,空间小得可怜,成年人坐进去腿都伸不直,跟坐小板凳似的,而且进出特别费劲。
更要命的是,一旦七个座位都坐上了人,后备箱就几乎没地方放行李了,一家人想出个远门,东西都没地方搁。
乐道L90就把这些问题一个个给解决了。
它的第三排,空间设计得特别宽敞,据说一个一米八五的大个子坐进去,腿部空间都还挺富裕,坐姿也舒服,不像以前那么憋屈。
为了方便人进出,它还设计了一个电动按钮,一按,第二排的座椅就会自动往前移动,腾出一个很大的通道,老人小孩上下车都变得很轻松。
最绝的是储物空间,除了后面那个不小的后备箱之外,因为它没有发动机,车头前面还多出来一个二百多升的前备箱。
这样一来,前后都能装东西,七个人长途旅行的行李,基本上都能装得下。
这个前备箱的设计,可以说是纯电动车相比于理想那种增程车的一个天生优势,被蔚来和乐道给利用到了极致。
当然,光有空间还不够,开纯电动车最大的担心还是充电问题。
这一点,恰恰是蔚来看家的本领——换电。
就在成都车展前不久,蔚来宣布把换电站铺到了川藏线上,从成都一直到珠峰脚下,将近三千公里的路,平均每二百公里就有一个换电站。
这意味着,你可以开着一辆纯电动车,毫无压力地去西藏,去珠峰。
为了让大家体验这种便利,乐道还搞了个活动,在川藏线上换电全免费。
这种“别人还在找充电桩,我已经换好电池出发了”的体验,是其他品牌给不了的,也成了蔚来和乐道最硬的底牌。
产品做得好是基础,但一个公司能从低谷中走出来,背后肯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蔚来这次的强势回归,不仅仅是推出了一两款好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整个公司的组织和运营效率可能都得到了提升。
他们学会了从过去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比如怎么给产品定价,怎么做市场宣传,怎么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据说,全新ES8之所以能定一个那么有竞争力的价格,也是因为蔚来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紧迫感,这种压力反而逼着他们做出了更果断、更正确的决定。
所以,你看,蔚来的高管们之所以那么冷静,不是在故作深沉,而是他们非常清楚,现在的这点成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汽车市场实在是太“卷”了,竞争对手一个个都虎视眈眈,今天你领先,明天可能就有人拿出更好的产品把你比下去。
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两三年后公司的命运,哪有时间放松和自满呢?
他们需要做的,是把这次成功的经验,变成一套可以复制的流程和方法,让未来的每一款车都能像L90和ES8这样,精准地切中用户的需求,成为市场上的爆款。
只有当这种成功从偶然变成了必然,那瓶为胜利准备的香槟,才算到了真正可以开启的时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