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宝马X5深度解析:一场豪赌还是未来标杆?
这个车,有点意思!
各位车友,最近宝马X5的换代消息炸锅了,2026年才上市的车,现在就开始疯狂造势。
学姐我仔细研究了曝光的谍照和资料,发现这次宝马玩得真大——从外观到内饰,从动力到交互,几乎全盘颠覆。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台“新世代”X5到底藏着什么狠货!
---
一、外观:从“大鼻孔”到“鲨鱼鼻”
“宝马终于听劝了!”
现款X5的“大鼻孔”格栅争议不断,而新一代X5直接回归经典细长“双肾”设计,还和灯组融合,带发光功能,重现“鲨鱼鼻”的凌厉姿态。
车身线条做减法,更简洁流畅,伪装车照片里甚至能看到隐藏式门把手(虽然学姐觉得这设计在北方冬天可能冻手)。
细节强迫症发作
车尾祖传的上下对开门设计保留,但高位刹车灯被塞进扰流板——这种“毫米级较真”的操作,果然很德国。
不过,充电口位置似乎没优化,现款车主吐槽的“弯腰插电”问题可能依旧存在。
---
二、内饰:取消仪表盘?挡风玻璃变巨幕!
“宝马这次玩脱了?”
新X5直接砍掉方向盘后的仪表盘,把行车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底部,官方叫“全景视域桥”。
导航箭头直接“画”在路口,车速浮在路面尽头——这技术不是抄小米,而是宝马2023年概念车的量产版。
但学姐担心:强光下显示清晰度如何?驾驶员适应期会不会影响安全?
中控台极简主义
17.9英寸中控屏像平板电脑一样竖立,换挡杆缩成小拨片,实体按键只剩几个常用键。
座椅包裹性更强,带可调腿托,长途舒适性值得期待。
不过,车机若继续搞“订阅制收费”,估计又得被骂上热搜……
---
三、动力:燃油、插混、纯电、增程全都要!
“宝马的‘大满贯’策略”
- 燃油版:留给“V8声浪”死忠粉;
- 插混版:600匹马力,但续航150公里(国产插混已标200公里),牙膏挤得保守;
- 纯电iX5:第六代eDrive技术,续航和充电速度或有突破;
- 增程式:最意外!烧油发电,彻底解决里程焦虑,适合充电不便的用户。
学姐锐评
奔驰GLE63已用800V高压平台,宝马插混却还在老架构,明显在憋纯电大招。
但增程技术的回归,倒是务实之举——在充电基建未完善前,给用户一个“折中优选”。
---
四、争议与挑战
1. 设计激进风险:取消仪表盘、全面触控化,老用户能否接受?
2. 定价策略:若顶配超百万,面对国产新势力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优势在哪?
3. 时间窗口:2026年上市时,保时捷电动卡宴可能已换代,市场还会等宝马吗?
---
五、学姐总结
“这车,有点东西!”
全新X5是宝马的豪赌:用一台车覆盖燃油、混动、纯电、增程所有需求,同时颠覆交互逻辑。
它的成败,将决定宝马能否在电动时代保住“驾驶者之车”的招牌。
给车友的建议
- 追求纯电科技的,可以等等iX5;
- 留恋燃油操控的,现款X5或许更香;
- 摇摆不定的,增程版可能真香!
最后灵魂拷问
宝马这次到底是“自我革命”还是“左右互搏”?欢迎评论区聊聊!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智己LS9超级增程技术解析:450km纯电续航如何颠覆行业?
这个车,有点意思!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一款可能改写增程车历史的车型——智己LS9。
8月1日发布会前夕,智己放出的“66度电池+450km CLTC纯电续航+800V快充”组合拳,直接把增程车的技术门槛抬到了新高度。
学姐我扒完所有资料,发现这车,有点东西!
---
一、续航革命:增程车为何能媲美纯电?
传统增程车纯电续航普遍在180km左右,而智己LS9直接干到450km,比问界M9(290km)和理想L9(280km)高出60%!关键点在于:
1. 66度大电池:容量超过特斯拉Model Y标准版(62.5度),工程师甚至把电池仓空间榨干到“螺丝缝都不放过”,体积缩小15%却塞进更多电量。
2. 钠锂混搭技术:宁德时代提供的钠电池成本比磷酸铁锂低30%,低温性能优秀(-20℃容量保持率90%),但能量密度140Wh/kg的短板通过混装方案平衡。
3. CLTC工况争议:实测打八折约360km,仍覆盖长三角单日通勤;
若换WLTC标准可能打七折,但一周一充对通勤族足够。
学姐锐评:增程车续航首次摸到纯电门槛,但实际表现还得看冬季测试。
若续航不虚标,真是“通勤神器”!
---
二、800V快充:加油焦虑的终结者?
智己的“咖啡刚取单,电量已充满”宣传语,暗示其快充对标极氪9X的6C技术(20%-80%仅9分钟)。
结合行业数据:
- 800V高压平台:小鹏G9同款,充电10分钟续航300km。
- 超充桩覆盖率:全国仅12%,但京沪高速已普及,长途补能无忧。
- 增程器备份:1.5T四缸机热效率40%,馈电油耗7L/100km,比理想三缸机高3%效率。
学姐亲测建议:快充速度若达标,油车“3分钟加油”的优势将彻底被追平!
---
三、空间与价格:刀法精准的错位竞争
智己LS9车长5.2米,轴距3.16米,第三排比理想L9多25mm,放倒座椅形成2.3米纯平空间,露营能多塞两个睡袋。
更狠的是定价策略:
- LS6增程版:预计压到30万内,标配800V(理想L6选装费2万),价格战打到“跌冒烟”。
- LS9预售猜想:若定40万区间,可能撬动理想L9客户;
超45万?劝退警告!
学姐算账:钠电池省下的1.32万元成本,若让利消费者,绝对“真香”!
---
四、技术背后的隐忧:钠电池寿命与品牌认可度
1. 循环寿命:钠电池2000次循环,比锂电池少1/3,长期换电成本是否转嫁车主?
2. 销量压力:智己上半年仅卖2万辆,6月环比跌12%,品牌认知度干不过华为赋能的问界。
3. 政策套利:北京上海已取消插混绿牌,但长三角仍有补贴,智己南京工厂明显“地域特供”。
学姐直言:技术突破够狠,但市场买不买单?让子弹飞会儿!
---
五、横向对比:增程三强谁更胜一筹?
| 车型| 纯电续航(CLTC) | 电池容量 | 快充技术| 预估价位|
|------------|------------------|----------|------------|-----------|
| 智己LS9 | 450km| 66度| 800V/6C?| 40万+|
| 理想L9| 280km| 44.5度| 400V| 42.98万起 |
| 问界M9| 290km| 50度| 800V| 46.98万起 |
结论:智己续航和性价比占优,但品牌力和智能化(尤其智驾系统)仍是短板。
---
六、终极拷问:增程车是过渡还是终局?
新能源内卷战已进入“技术融合”阶段。
智己用大电池+快充+增程器,既解决续航焦虑,又压低成本,堪称“油电过渡期的精准刀法”。
但对消费者而言,只需回答:
- 你是否愿意为“一周一充”的自由,放弃纯电的极致体验?
- 若实测续航达标,这车会不会让你“气的蹦起来”后悔买早?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评论区留言:你觉得增程车能取代燃油车吗?学姐在线答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