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锐界L混动变油车 车主投诉无门 油耗飙升心塞

最近,家住某地的福特锐界L混动车主张先生,遇到了一件让他特别闹心的事。

他当初为了省油和更好的驾驶体验,特地选择了混动版的车型,可开了一年半多,他发现自己这台本该是高科技结晶的混动车,却越来越像一台纯粹的燃油车,甚至还不如普通的燃油车省心。

这事儿在车主圈子里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让我们普通人开始思考,我们花钱买来的新技术,到底是为了方便生活,还是给自己添堵呢?

福特锐界L混动变油车 车主投诉无门 油耗飙升心塞-有驾

事情是这样的。

张先生在2023年6月份高高兴兴地提了这台福特锐界L混动版。

刚开始的一年多,用车体验还算不错。

可就在不久前,车辆开始频繁地给他“发警报”。

车内的仪表盘和手机上的“福特派”软件,都反复提示他电池电量不足。

手机软件更是直接告诉他,为了保护车辆的蓄电池,像远程启动、远程开锁这些方便的功能都暂时不能用了。

这让张先生感到很奇怪,自己的车每天都在开,怎么会电量不足呢?

软件上给出的解决方案看起来很简单,就一句话:“只需驾驶爱车跑一段路程,即可轻松解决该问题。”

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这种小电瓶亏电的问题,在福特的一些其他车型上,比如蒙迪欧,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很多车主都反映过。

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毛病,根本不是简单地出去跑一圈就能彻底解决的。

对于张先生来说,这还只是个开始,更让他头疼的问题还在后头。

他发现,自己这台车的核心卖点——那套油电混动系统,竟然会无缘无故地“消失”。

按照张先生的说法,这种“混动消失”的情况毫无规律可言。

有时候,混动系统会罢工十几天,车子就完全变成了一台纯烧油的汽车;有时候又会消失个三五天。

在这段“混动消失”的时间里,他这台车的驾驶感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混动车在起步和低速行驶时,主要靠电机驱动,车里非常安静,加速也特别平顺。

福特锐界L混动变油车 车主投诉无门 油耗飙升心塞-有驾

可一旦混动系统不工作,发动机就得全程介入,不仅噪音大了不少,起步时的那种顺畅感也荡然无存,更重要的是,油耗明显上升。

张先生感觉自己就像被骗了一样,花的是混动车的钱,享受的却是纯油车的待遇,甚至因为车身更重,油耗比同级别的纯油车还要高。

面对这种情况,张先生赶紧联系了买车的4S店,想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S店工作人员听了他的描述后,给出的解决方案和手机软件上的提示如出一辙,但又更具体了一些,那就是让他去“跑跑高速”。

工作人员解释说,跑跑高速,让发动机在高转速下运行一段时间,混动系统就能恢复正常了。

这个答复让张先生哭笑不得。

他表示,自己买车的主要用途就是在市区里上下班通勤,每天往返的距离并不长,路况也比较拥堵。

像他这样的用车情况,在城市里是非常普遍的。

很多人可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都不会有一次上高速的机会。

现在为了让车辆的混动功能恢复,却要他专门找个时间,花上油钱和高速过路费,去高速公路上“遛车”,这简直是本末倒置。

车是为人服务的工具,现在反倒要人去刻意适应车的需求,这无疑是给车主的生活制造了新的麻烦和额外的成本。

那么,为什么4S店会给出“跑高速”这么一个听起来不太靠谱的建议呢?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背后确实有一定的原因,而这也恰恰暴露了这款车在设计上可能存在的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福特锐界L这种油电混动车的工作原理。

它和那种需要回家充电的插电混动车不一样,它的电池容量很小,只有1.1度电,不能外接电源充电。

这块电池的电量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车辆刹车或者滑行的时候,把浪费掉的动能回收转化成电能存起来;二是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分出一部分动力来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

问题就出在这里。

福特锐界L混动变油车 车主投诉无门 油耗飙升心塞-有驾

如果车主长期在城市拥堵路段低速行驶,频繁地走走停停,虽然能回收一部分能量,但发动机大多数时间都处在低效率的运转区间,很难有足够的机会和负荷去高效地为电池充电。

时间一长,动力电池的电量就会越来越低。

为了保护电池不被过度损耗,车辆的电脑管理系统(BMS)就会做出一个保护性决定:暂时关闭混动系统,让车辆完全依靠发动机行驶,并利用发动机的运转优先为电池充电。

而高速公路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理想工况:发动机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在高效率区间运转,这正是为电池“补课”的最佳时机。

其次,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颗粒捕捉器堵塞”。

这是现在很多国六排放标准的汽油车都会遇到的问题。

所谓颗粒捕捉器(GPF),通俗点说,就是在汽车的排气管里安装了一个高精度的“过滤器”,用来捕捉尾气中的微小颗粒物,以达到环保标准。

但是,这个“过滤器”用久了会脏、会堵。

要清理它,就需要进行一次“再生”操作,也就是通过提高排气管的温度,把里面堵塞的颗粒物烧掉。

而实现这种高温“再生”的最佳方式,同样是让车辆在高速上以较高的速度和转速行驶一段时间。

如果车辆长期在市区低速行驶,排气温度上不去,颗粒捕捉器里的脏东西就会越积越多,导致排气不顺畅,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和油耗。

当堵塞到一定程度时,车辆电脑为了保护发动机,也可能会限制车辆的某些功能,其中就可能包括影响混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所以,无论是为了给动力电池充电,还是为了清理颗粒捕捉器,“跑高速”这个方法在技术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但这恰恰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款车的设计,似乎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拥堵路况和大量用户的短途通勤习惯。

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一个好的产品,应该让技术去适应人,而不是强迫人去适应技术。

当消费者把问题反映给厂家时,得到的却是一个给自身生活平添麻烦的解决方案,这背后体现的,可能是一种产品设计上的“想当然”和对用户真实需求的忽视。

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领域,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品牌,比如比亚迪、吉利等,都在努力地优化自己的技术,推出更适合中国路况和消费者习惯的产品,比如拥有更大电池、更长纯电续航的插电混动车型,就是为了解决城市通勤的痛点。

相比之下,一个国际大厂还在要求用户通过改变驾驶习惯来将就车辆,这难免会让人感到失望。

消费者花钱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更经济,而不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需要定期“伺候”的“大爷”。

长安福特需要正视这个问题,积极地为车主解决故障,更应该从产品设计和软件逻辑的根源上进行反思和优化,让自己的产品真正做到好用、省心,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