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里出了个挺有意思的事儿,有个叫“享界”的新牌子,它旗下的一款车叫S9,办了件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的事。
这家公司在七月一号才正式发布了它的新车标,一个被称作“寰宇之星”的六边形双星标志。
按理说,新牌子新车标,大家伙儿都得先观望观望,看看市场反应再说。
可怪就怪在这,享界S9在六月份的销量,也就是在新车标正式亮相之前,就已经开始疯涨了。
数据摆在那儿,五月份这车卖了大概两千一百多辆,到了六月份,这个数字直接翻了差不多一倍,冲到了四千一百多辆。
这就让人纳闷了,一个还没正式“挂牌”的车标,怎么就像个护身符一样,提前给销量开了光呢?
这车起步价就要三十万出头,高配的版本更是卖到了四十五万,这价格可不便宜。
到底是什么样的底气,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一款听着还有点陌生的国产车掏出真金白银?
这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一套全新的玩法。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享界”到底是什么来头。
很多人一听,觉得又是个新冒出来的造车品牌,敢卖这个价,胆子不小。
但实际上,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挂着这个新车标的车,或者留意一下开车的人,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的口袋里,很大概率装着一部华为手机。
这就说到点子上了。
享界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的背后站着两位“大佬”:一位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北汽集团,负责生产制造;另一位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华为了,负责提供智能化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这种合作模式,在之前问界汽车的成功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所以,消费者买的其实不单单是一辆叫“享界S9”的车,更多的是在购买一整套由华为技术加持的智能出行体验。
那个“寰宇之星”车标,更像是一个身份认证,告诉大家“嘿,我是华为智能汽车大家庭的一员”。
这么一想,为什么一个车标的消息能提前引爆销量,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很多人等的,就是这块代表着华为深度参与的“金字招牌”,大家对这个技术体系有信心。
当然,光有个响亮的名头还不够,车子本身必须得有真本事。
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这个价位的车,最看重的就是安全和智能。
享界S9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
它搭载了华为最新的高级智能驾驶系统,为了让这套系统看得更清、反应更快,车上装了足足四个激光雷达。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好像给车子请了四个眼观六路的贴身保镖,全天候无死角地帮你盯着路况。
我们自己开车,精力再集中,也总有分神或者视野盲区的时候,比如在复杂的十字路口,突然从侧面窜出来一辆电动车,等我们的大脑反应过来踩刹车,可能就晚了。
但这套系统不一样,它的雷达和电脑能比人脑更早地预测到潜在的危险,并且能在一瞬间做出最合理的判断,是紧急刹车还是轻微避让。
这种“我比你先想一步”的安全感,对于经常开车上下班,或者需要跑长途的人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保障,花钱买个安心,很多人觉得值。
除了这些硬核的安全技术,享界S9在车内的体验上也动了不少脑筋。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现在的新能源车就喜欢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不实用。
但S9上的一些配置,你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它确实解决了某些特定场景下的痛点。
比如说,它车里有个可以从车顶降下来的投影幕布。
这东西听起来很酷,但有什么用呢?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你是个商务人士,傍晚下班被堵在水泄不通的高架上,一动不动,但一个重要的海外视频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
这时候,你把后排的投影幕布降下来,连上电脑,车厢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私密的移动会议室。
这种从容和便捷,是传统的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给不了的。
再比如它后排那个可以调节十二个角度的零重力座椅,几乎能让你完全躺平。
深圳有位专门开网约车接送高端客户的师傅,试驾完就下了订单,他的理由非常直接:“我的客户主要是机场和酒店之间的商务人士,让他们在车上能舒舒服服地躺下休息一会儿,这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好评和回头客自然就来了。”你看,这些看似“花哨”的功能,其实都精准地切中了目标用户的需求。
还有那个需要额外花一万块钱选装的电子后视镜,一开始很多人也觉得没必要。
但在一些高科技公司聚集的地方,比如北京中关村,选装这个配置的程序员反而不少。
他们看中的不是炫耀,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传统的玻璃后视镜,视野范围有限,侧后方很容易形成盲区,旁边车道的车想变道,我们有时候会看不到。
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把图像传到车内的屏幕上,视野能扩大将近一倍,基本扫除了盲区。
而且一到下雨天,传统后视镜上全是水珠,模糊不清,非常影响安全,而电子后视镜的摄像头自带加热除雾功能,能一直保持清晰的视野。
当然,这东西也给洗车店的师傅带来了点小烦恼,生怕高压水枪对着冲,把这精密的电子设备给冲坏了。
最后,咱们来算一笔最现实的经济账,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增程版车型的核心原因。
官方说这车纯电模式能跑365公里,根据一些网约车司机的实际测试,在城市里开着空调正常行驶,跑个三百三十公里问题不大。
这意味着什么呢?
咱们举个例子,开这车去机场接送客人,来回一趟,如果全程用电,充电费用大概在三四十块钱。
如果换成同级别的燃油车,同样的路程,油费可能就要一百三四十块。
这一趟下来就省了一百块钱。
对于那些一天要跑好几趟的司机师傅来说,一个月省下来的油钱,可能就够付这台车的月供了。
这种实实在在的成本降低,诱惑力是巨大的。
有位车主就分享说,他花了将近三十七万买了顶配的增程版,这个价格完全可以买一辆宝马3系了。
但他觉得很值,因为车里的那块大屏幕,不仅能导航听歌,还能直接刷抖音、看视频。
他家孩子现在放学了就喜欢待在车里看动画片,到家了都不愿意下来。
这种把手机上的娱乐生态完整地搬进汽车里的做法,是传统汽车品牌在短时间内很难模仿的。
这也难怪,连修了几十年车的老师傅都感叹,现在的车越来越像电子产品,很多故障都得对着电路图研究半天,但年轻人就是喜欢这种科技感,修车的手艺也得跟着时代进步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