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挤进世界百强,新能源车圈的那些反转事
前两天在楼下洗车,邻居老王还和我聊起比亚迪,说他那台秦已经跑了快八万公里,除了换过一对刹车片,也没出啥大毛病。其实要说这几年国内哪个汽车品牌蹿得最快,比亚迪肯定算一个“狠角色”。2023年彻底不做纯燃油,全身心扑到新能源那一块后,每个月的销量数字就跟坐火箭似的往上飙。
听销售小李顺嘴提过,今年比亚迪产销加起来已经破了400万辆,这规模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插混、纯电技术都是一路带头冲,有时候看群里讨论,说现在买混动车都得琢磨下有没有DM 5.0,要是没有,好像都觉得亏点啥。
有意思的是,《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刚出来,比亚迪直接冲到了第91位,比去年又窜了五十多名。群友阿豪还开玩笑:现在不是五百强,是一百强!四年连着上榜,还越爬越高,不服不行。不过这些排名说到底也就是营收、利润摆在那里——2024年据说赚了七千多亿营收、净利润四百亿左右,而且研发砸进去的钱一年能花掉五百多个亿。如果按修理厂师傅常挂嘴边的话,“要是省点钱,不研究那么多新玩意儿,那账面数字可不得吓死人?”
但偏偏人家就喜欢把钱砸进技术堆里。今年新上的第五代DM系统,把插混车型亏电油耗压到三升以内。有个修理店老板吐槽,现在来保养插混车的人越来越多,但机油换得少,一问才知道平时基本全靠电走路。这套系统确实厉害,有些同行还偷偷摸摸拆解研究,人家搞出来什么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之类的新词儿,我是真没整明白,不过据销售小李讲,现在充电只要五分钟能补回四百公里续航,这速度跟加油差不了多少。
再往细处说,比亚迪自家的供应链很牛,从芯片、电池一直管到装配线,就像老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严丝合缝。价格也被拉低不少,以前想着买辆新能源总感觉贵,现在随便挑款配置齐全的小轿车,也就十来万起步。我表弟今年刚提了一台宋PLUS,说内饰虽然一般,但是用料厚道,中控屏不卡顿,还带个冷门功能——自动识别限速标志。他第一次开去外地跑高速,被提醒降速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眼花,其实就是那个摄像头在作怪。
还有件趣事,上个月我陪朋友去4S店试驾,他问技师:“你们这智驾靠谱吗?”技师嘿嘿一乐:“咱们这叫‘智驾平权’,该有的都有,就是别太信它。”后来试了一圈,发现自动变道还是有点迟钝,不过城区拥堵跟停倒挺好使。据微信群里的老司机爆料,新出的OTA升级还能远程调节空调温度,这功能北方冬天用着特别舒服,下班路上提前热好座椅,到家不用等半天暖气。
当然有人看不上比亚迪,总觉得它“low”,尤其是某些传统大佬,总拿恒大的烂尾盘子来说事。但真论销量数据,每月三十几万辆妥妥卖出去,没有谁拖欠交付,更没有烂尾楼那种幺蛾子。其实市面上的零部件供应商大家伙用的大同小异,为啥别人干不过?这个问题群里经常吵,有人怼一句:“是不是该照照镜子?”
话又说回来,当初恒大也是世界500强,可最后因为房子交不了手,一夜之间崩盘。而比亚迪这些订单都是现货现卖,你掏钱我给钥匙,中间没那么多虚头巴脑。所以啊,在信息透明、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时候,你可以嘴上嫌弃,但钱包还是会投票,大街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看牌子九成还是BYD三个字母打头。
昨天吃饭碰见一个老客户,他以前一直坚持德系,今年却悄悄换成了汉EV。他憋着笑和我讲,“国产品牌走到今天,不容易啊。”细品一下,也许很多人早晚都会遇见类似场景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