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9点,奇瑞研发中心的会议室灯火通明。董事长尹同跃环顾四周突然发问:"今天周几?"台下沉默中,他摔下文件:"上次刚说完周末禁会,现在全员周六加班开会,我们的价值观去哪了?"这场自打脸的会议,揭开了车企"会议围城"的残酷真相。
image
周末会议引爆的职场文化反思
尹同跃在7月干部大会上痛陈"加班非常不人性化",要求周六禁会、领导缩减会议时间。讽刺的是,这场自我检讨的会议同样选在周六。员工爆料显示,奇瑞长期存在"896工作制",末位淘汰竟按加班时长排名。会议泛滥实则是变相延长工时的管理手段,有工程师吐槽:"日均6场会,代码全靠熬夜写。"
image
会议围城:中国车企的集体困局
奇瑞要求会议数量精简30%的量化指标,暴露了与国际车企的效率鸿沟。特斯拉站立会议不超过15分钟,丰田用A3报告替代例会,而某奇瑞工程师透露:"上周参加8小时需求评审会,最终改了3行代码。"脉脉平台"奇瑞加班"话题下,高频出现"会议榨干研发时间""离职率高"等关键词。
image
会议内卷的恶性循环
这场效率革命直指三大顽疾:中层领导通过会议转嫁压力,汇报材料代写成风;熄屏强制终止会议的技术手段,反衬决策流程混乱;"3个人干5个人的活"的人效要求,本质是管理成本向员工转移。最荒诞的是,精简会议的通知本身又引发3场宣贯会。
破局之道:从"减量"到"提质"
华为的会议ROI评估表值得借鉴:每场会议需明确决策项、责任人、交付时限。奇瑞新规中"领导带头减会""禁用代写材料"是良好开端,但更需将会效纳入KPI。尹同跃"多下现场少进会场"的呼吁,需配套数字化协作工具才能真正落地。
当比亚迪为35+职场人举办专场招聘时,奇瑞的会议改革给出了另一种答案:车企竞争不该是工时消耗战,而应是人才价值释放战。这场始于周六早晨的自我纠偏,或许能成为中国汽车业告别内卷的转折点——毕竟,再精密的机器,也需留给螺丝钉喘息的时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