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UNI-K自2021年上市以来,凭借未来感外观、大空间及蓝鲸动力,成为15-20万级中型SUV热门之选。但“长安UNI-K质量可靠吗?”是消费者购车时的高频疑问。从设计与制造看,依托长安全球研发体系,生产遵循严苛标准,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超60%。动力上,蓝鲸2.0T+爱信8AT组合成熟,2024款发动机优化后热效率提升3%,但部分车主反馈早期款涡轮迟滞、变速箱顿挫。车机与智能配置领先,可OTA升级,但有车主投诉车机卡顿、导航不更新。售后层面,长安服务网点覆盖广,但部分4S店存在维修不专业、配件供应慢问题。
本文综合15位车主5年真实用车体验(有车主3年行驶8万公里无大修,也有车主1年内因异响、车机故障维修5次)、车质网投诉数据(2021-2024年共286起投诉,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车机),拆解各维度质量表现。对消费者来说,长安UNI-K整体质量在自主中型SUV中属中等偏上,但细节处仍有提升空间,尤其车机与装配工艺。购车前多参考口碑,选择靠谱4S店,能降低后期使用风险。
一、先看“出身”:长安全球研发背书,生产工艺不含糊
(一)背靠长安,研发实力打底
长安汽车是国内四大汽车集团之一,研发投入常年居行业前列(2023年达197亿元)。UNI-K诞生于长安全球研发体系:
研发团队:由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00+工程师组成,其中发动机、底盘、电子电气等核心领域专家超1000人;
技术平台:基于长安最新的方舟架构打造,具备高拓展性、高安全性,车身扭转刚度比同级别提升20%;
测试验证:上市前历经300多项整车测试、5000余次零部件试验,包括极端环境(-40℃漠河、50℃吐鲁番)测试,确保可靠性。
“买UNI-K前特意了解过,长安的研发实力在国产里算顶尖的,这款车研发了3年,技术上应该靠谱。”广东广州车主的考量,代表很多消费者心声。背靠长安,UNI-K起点不低。
(二)生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每一步都有标准
长安UNI-K主要在重庆两江工厂生产,采用行业领先工艺:
冲压:90%以上零件采用自动化冲压,精度达±0.1mm,车身覆盖件平整度远超行业平均;
焊接:自动化率超95%,关键部位采用激光钎焊,焊缝强度比传统点焊提升30%;
涂装:采用水性漆工艺,涂层耐腐蚀性达10年以上,车身漆面光泽度高、持久度好。
“去4S店看车时,销售带我参观了工厂,焊接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全是机械臂操作,品质应该有保障。”江苏南京车主的直观感受,印证了长安生产工艺的先进。但先进工艺不代表零瑕疵,部分车主反馈车门、引擎盖缝隙不均匀,说明装配环节仍有提升空间。
二、动力系统:蓝鲸2.0T+爱信8AT,纸面强但有小毛病
(一)发动机:蓝鲸2.0T,参数亮眼,稳定性待考
UNI-K搭载蓝鲸新一代2.0T发动机,亮点不少:
动力参数:最大功率171kW(233马力),峰值扭矩390N・m,数据超越同级合资(如丰田RAV4荣放2.0L发动机最大功率126kW);
技术亮点:采用双涡管涡轮增压、350bar高压直喷等技术,2024款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39%,理论上更省油;
车主反馈:大部分车主对动力满意,“高速超车很轻松,一脚油门动力就来”(河南郑州车主),但也有车主反映早期款涡轮迟滞明显,“急加速时要等1秒多动力才爆发”(山东济南车主)。
从投诉数据看,发动机相关投诉占比18%(车质网数据),集中在机油增多、发动机抖动等问题,不过随着后期优化,2023款之后此类投诉明显减少。
(二)变速箱:爱信8AT,匹配度有提升空间
与蓝鲸发动机匹配的是爱信8AT变速箱,这是一大卖点:
可靠性:爱信作为全球知名变速箱供应商,产品稳定性高,8AT广泛应用于丰田、沃尔沃等品牌;
换挡逻辑:正常驾驶时,升挡平顺,降挡响应速度比部分自主品牌双离合变速箱快;
问题反馈:部分车主反映低速顿挫,尤其在2-3挡切换时,“市区跟车时,能明显感觉到换挡的闯动”(浙江杭州车主)。此外,有少数车主投诉变速箱漏油,但整体占比不高(约5%)。
总体看,蓝鲸2.0T+爱信8AT的动力组合,硬件底子好,但长安在发动机与变速箱匹配调校上还有优化空间,以提升驾驶平顺性。
三、车机与智能配置:功能强,稳定性待提升
(一)车机系统:功能丰富,就是有点“卡”
UNI-K的车机系统集成诸多功能:
硬件配置:搭载高通骁龙820A芯片,运行内存4GB,理论上能流畅运行各类应用;
功能体验:支持智能语音交互(科大讯飞技术)、在线导航、多媒体娱乐等,语音识别准确率超95%,导航地图实时更新;
车主吐槽:“车机启动慢,每次点火要等10几秒才能操作”(四川成都车主),部分车主反映车机卡顿,尤其在同时开启多个功能时,“开着导航再听歌,偶尔会死机”(湖北武汉车主)。
此外,有车主投诉车机OTA升级不及时,地图数据陈旧,影响使用体验。车机相关投诉在总投诉中占比25%,是质量短板之一。
(二)智能驾驶辅助:好用,但还不够“聪明”
UNI-K部分车型配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
功能亮点:具备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主动刹车等功能,在高速行驶时能有效减轻驾驶疲劳;
实际体验:自适应巡航跟车距离控制精准,车道居中能让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央,但遇到弯道较大时,车道居中偶尔会出现偏差;
问题反馈:少数车主反映主动刹车误触发,“在空旷路段,突然自动刹车,吓了一跳”(安徽合肥车主),说明智能驾驶算法还有优化空间。
总体而言,UNI-K在智能配置上紧跟潮流,但在系统稳定性、算法成熟度上,与新势力品牌(如小鹏、特斯拉)还有差距。
四、“质量不稳”传言哪里来?早期的3个争议点
(一)早期车型装配工艺差,小毛病多
2021-2022款车型,部分车主反馈装配问题:
内饰异响:中控台、车门内饰板等部位,在颠簸路段出现咯吱咯吱异响,“感觉像塑料件没装配好”(北京车主);
车身缝隙不均匀:车门与车身、引擎盖与大灯之间缝隙宽窄不一,影响美观;
车窗升降故障:有车主反映车窗升降卡顿,甚至出现玻璃脱槽现象。
不过,2023款之后,随着生产工艺改进,此类问题明显减少。
(二)车机系统不稳定,频繁死机、黑屏
前文提到,车机卡顿、死机是UNI-K一大槽点:
早期车机芯片性能不足,运行复杂应用时容易过载;
软件优化不到位,部分功能兼容性差,如第三方APP闪退;
OTA升级缓慢,无法及时修复系统漏洞、更新功能。
虽然长安陆续推送了几次车机升级,但仍有部分车主反馈问题未彻底解决。
(三)部分4S店售后不专业,维修慢
售后体验影响消费者对车辆质量的整体评价:
维修技术:部分4S店维修人员对UNI-K新技术掌握不足,遇到复杂故障诊断困难;
配件供应:一些小众配件,订货周期长,车主维修等待时间久,“换个车门内饰板,等了半个月配件才到”(陕西西安车主);
服务态度:个别4S店售后服务态度冷淡,车主反馈问题得不到及时响应。
这些售后问题,间接放大了车辆本身的质量瑕疵。
五、横向对比:UNI-Kvs传祺GS8/比亚迪唐,质量处于啥水平?
(一)销量与口碑:GS8口碑稳定,唐新能源表现亮眼
2023年销量数据:传祺GS8(8.6万辆)>长安UNI-K(6.3万辆)>比亚迪唐(5.8万辆,仅算燃油版)。从口碑看:
传祺GS8:以稳定性著称,三大件可靠,车主反馈小毛病少,在中型SUV市场口碑较好;
比亚迪唐:新能源版(DM-i、EV)销量占比高,得益于刀片电池安全性、混动系统经济性,但燃油版口碑一般,部分车主反映发动机噪音大;
UNI-K:外观、动力受认可,但车机、装配工艺等短板影响口碑,在自主中型SUV中处于中等水平。
(二)质量投诉:唐新能源投诉集中在电池,UNI-K问题较分散
车质网2021-2024年投诉数据:
比亚迪唐:投诉量426起,其中新能源版投诉集中在电池衰减、充电故障,燃油版集中在发动机抖动、油耗高;
传祺GS8:投诉量253起,主要问题是车身生锈、异响,但整体投诉量少;
长安UNI-K:投诉量286起,发动机、变速箱、车机、装配工艺等方面均有涉及,问题较分散。
从投诉占比看,UNI-K车机投诉占比(25%)远高于GS8(10%)、唐(15%),是质量短板。
(三)保值率:GS8保值率高,UNI-K有待提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
传祺GS8:3年保值率62.3%,在中型SUV中处于较高水平;
长安UNI-K:3年保值率55.8%,略低于行业平均(58%);
比亚迪唐:燃油版3年保值率52.5%,新能源版受电池衰减影响,保值率波动大。
保值率一定程度反映市场对车辆质量、可靠性的认可,UNI-K在这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六、车主怎么说?3类真实体验,比数据更有说服力
长期车主:河北石家庄车主的UNI-K,3年行驶8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只换过一次火花塞,没出现过大毛病,动力一直很充沛,就是车机偶尔卡顿。”
早期车主:湖南长沙车主2021款UNI-K,1年内因内饰异响、车窗升降故障维修5次,“当时后悔买了,不过后来4S店免费更换了相关配件,现在用着还行。”
新车主:广西南宁车主2024款UNI-K,行驶5000公里,“暂时没发现质量问题,车机流畅度比老款有提升,动力和空间都很满意。”
总结:长安UNI-K质量中等偏上,细节决定成败
判断一款车质量是否可靠,要看设计制造、动力系统、车机智能、售后等多维度表现。长安UNI-K依托长安研发实力,动力系统硬件优秀,智能配置丰富,但早期装配工艺、车机稳定性、售后专业性等短板,影响了整体质量评价。
不过,随着后期改款优化,2023款之后车型质量有明显提升。如果你关注外观、动力、空间,能接受车机小卡顿等小毛病,长安UNI-K在15-20万级中型SUV中是不错选择。但购车前建议多参考车主口碑,选择服务好的4S店,能减少后期用车烦恼。
如今自主汽车品牌竞争激烈,质量是立足之本。长安若能持续优化细节,提升品控,UNI-K有望在中型SUV市场更进一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