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M9售价曝光,定位25万级,想18万买它的可以散了?
你以为车企现在玩套路还停留在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年代?非也。最近关于吉利银河M9的定价消息,以一份25万级内部定价PPT,把很多坐等“白菜价”的消费者打得措手不及,甚至有点情绪破防。可在这里,“破防”的人也许更需要学习点营销和心理博弈的基础套路,否则总是拿着真心去套路的战场上被人当成“活靶子”。
表面来看,吉利银河M9的25万元定价,比自家领克900足足便宜了十万,这似乎在主动与主流的“高配平价”大战形成对抗,划出一道新赛道。但只要翻翻工信部的申报信息,你就会发现事情绝非表面那么直白:18.4kWh的电池、85公里的纯电续航,显然是专为配置下探、价格下探而生的“低配策略”。而在新能源竞赛里的朋友都明白,这种小电池续航的型号,基本就是专门为了拉低入门价而存在的“门槛款”。
想想银河星耀8,低配60公里续航版本硬生生地打到了15万元区间,为整个系列刷出一个漂亮的起售价。如今银河M9低配续航提升到85公里,价格“卡”在18-20万区间,完全符合这条产品进化的道路。真正能掏25万买顶配的毕竟只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荷包,还是给了那个最便宜的入门款。
别以为车企还傻到用顶配去和别家中配硬刚。新势力们拼成本、拼配置,踩电池、玩智驾,谁定高价谁先凉凉,这可不是一句口号。你看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价格战打到什么地步了?昨天降一千、今天送充电、明天再来零首付,谁敢不颤抖?连特斯拉都会先放烟雾弹造势试探,等大家心理价差拉足了,再突然“翻脸”发起降价大屠杀,给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都来个猝不及防。
这种定价游戏说穿了就是“锚定效应”的心理算计。先给用户灌一个高价预期,大伙以为银河M9要天价,竞品们松口气,消费者忍住不买。等正式上市,就能用18-20万的“亲民价”,突然吸纳大波“等等党”和观望者。你不是想等等看价格吗?你不是以为它很贵吗?好了,现在比你低一截,快买吧,晚了又没了。这个套路,几乎是行内公认的“预热+突袭”经典剧本。莫说吉利,蔚来、小鹏、比亚迪,大家早已用烂。你回头看看特斯拉,这几年每波价格调整前,必先吊足所有人的胃口,摇摆个把月,最后突然官宣降价,把整个市场搅得天翻地覆。消费者一边骂高,一边抢低——每次都是如此。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质朴——中国新能源市场正在彻底变天。谁还敢有傲慢定价的余地?决胜的不是那个最贵版本,而是最低那一档的性价比。你家18万能买到的,不能比人家15万的差——否则消费者一拍大腿,数据罗列分分钟让新款车型哭着找补救办法。此消彼长,车企们玩的是围点打援,主打一个“心理错位”。
更有趣的是围观吃瓜群众的心态。表面上骂声一片,可真到发布会那天发现比预期便宜两万,立马“真香”党齐刷刷上线。你刚说完定价坑人,转头就成了吉利的义务水军。这种反转就像中餐拼盘,每道菜都能咸甜适口,让人欲罢不能。其实,真的相信新能源车会长期维持高售价的,或是对市场规律一知半解,或是对车企套路缺乏免疫。
所以,各位,还纠结“18万能否买到银河M9”?与其自我憋屈,不如把定价心理战当成茶余饭后一场寓言戏。等官宣那天,嘴上再来一句:“早就猜到你会这么玩。”你看,这比什么都更有乐趣——甚至比开一辆新银河,更能感受到市场的刀光剑影和人性的百态。
最后,提醒那些还在情绪化控诉高价的消费者——别急着下判断,市场和车企之间的算计从未停歇。高价只是烟雾弹,低价才是收割镰刀。下次听到“高配20万+”,请先脑补一句“低配18万见”。人生如戏,套路才是主角,不信?等你收车那天回头看,谁是输家,谁是赢家。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