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被SUV撞散架? 理想高管喊话乘龙:不服就直播再撞一次!
一场本该展示安全的碰撞测试,却演变成车企间的公开骂战。 7月29日,理想汽车在新车i8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震撼视频:重约2.6吨的纯电SUV以100公里/小时相对速度,正面撞向8吨重的乘龙卡车。
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卡车的四个车轮瞬间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车头“瘫倒”在理想i8的前挡风玻璃上;理想i9的A/B/C柱纹丝未动,气囊全开,电池完好无损。
争议引爆:卡车品牌未打码,网友围攻乘龙
发布的视频里,卡车方向盘中央“乘龙”标识清晰可见。 画面传开后,大量网友涌入乘龙卡车官方账号留言:“连SUV都撞不过? ”“这质量谁敢拉货? ”有用户晒出退单截图。 面对舆论压力,理想汽车在后续传播中紧急给卡车标识打上马赛克,质疑声已如野火蔓延。
乘龙反击:“被摆了一道”,法务介入
7月30日,乘龙卡车在抖音评论区犀利回应:“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不知道背后导演想啥”。 次日,母公司东风柳州汽车发布正式声明,指控理想汽车“自定义碰撞条件”,通过非常规测试误导公众,对乘龙品牌声誉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及《民法典》,并透露法务部门已介入处理。
声明直指测试三大疑点:未公开卡车是否改装、减配或破坏锁止结构;未说明载重状态(空载仅8吨,实际满载可达30吨以上);未披露碰撞角度设计细节。
理想硬刚:邀约直播复测,第三方力挺
理想汽车迅速反击,强调测试由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全权执行,卡车为“市场随机购买”,模拟真实会车场景。 其产品负责人汤靖公开喊话:“要不来复测一把? ”产品线负责人张骁随即跟进:“可以啊,直播都行。 ”
中国汽研证券部也向媒体证实:测试符合所有规定标准,未调整卡车参数。 被问及具体测试标准时,工作人员仅模糊回应:“非强制性项目,仅用于开发验证。 ”
技术交锋:反常结果引发行业质疑
这场碰撞的物理表现让不少工程师直呼“反常”。 常规卡车驾驶室需三道机械锁固定,同时失效概率极低,视频中驾驶室完全脱离货箱。 乘龙经销商推测:“可能人为解除了锁止装置。 ”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理想i8低矮车头撞击卡车底盘时形成“杠杆效应”,加上卡车空载导致重心不稳,后轮易被撬离地面。 国内外均无乘用车与卡车正面碰撞的强制标准。
现行安全测试(如C-NCAP)仅考核乘用车互撞,卡车安全认证主要针对货箱防护结构,非驾驶室抗撞性。
行业暗战:安全测试沦为营销工具?
理想i8其实已通过C-NCAP、C-IASI等权威认证,发布会未重点提及这些标准化结果,选择视觉冲击超强的卡车对撞视频。
类似操作在新能源车圈并非首例。 此前有车企用“打铁花”测试车身耐火性,或以30厘米深水演示“防水性能”,均被质疑脱离真实场景。
背后折射出行业同质化困局:电池被宁德时代(市占率42.92%)和比亚迪(23.49%)垄断,底盘普遍采用滑板平台,导致产品高度雷同。 车企被迫在营销端寻求差异化,不惜“自定义极端测试”。
流量博弈:乘龙反手晒安全认证
被卷入舆论漩涡的乘龙卡车,迅速发布一段ECE R29认证视频自救。 该测试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要求卡车驾驶室承受15吨静压不变形。
视频中,乘龙驾驶室在液压机碾压下展示出“龙骨结构”抗压能力,试图挽回公众信任。 评论区画风突变:“建议买辆i8撞回去,泼天流量白捡! ”“你们两家老板亲自开车对撞,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