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给马斯克的万亿美元薪酬赌局,揭示了怎样的未来产业图景?

特斯拉给马斯克的万亿美元薪酬赌局,揭示了怎样的未来产业图景?-有驾

一份可能价值万亿美元的CEO薪酬方案,背后隐藏的不仅是马斯克与特斯拉董事会的巨额赌注,更是对未来十年科技产业发展方向的精准预测。

“这在美国企业界堪称‘前所未有’。”彭博社这样评价特斯拉公司向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提出的新薪酬方案。

这份方案的潜在价值高达约1万亿美元,要求马斯克在未来十年内将特斯拉市值从目前的约1万亿美元提升至至少8.5万亿美元——相当于当下“全球股王”英伟达市值的两倍。

这项天价薪酬计划设立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标,包括扩展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交付2000万辆汽车、卖出100万台机器人,以及实现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运营。

01 天价薪酬,马斯克的新赌局

特斯拉董事会为马斯克设定的这份薪酬方案,完全摒弃了固定工资和绩效奖金传统模式。马斯克的收益将完全取决于特斯拉的市值增长及运营目标的实现。

根据特斯拉提交的文件,马斯克可能获得的额外股份将使其对特斯拉的持股比例从目前的13%增加到至少25%。马斯克曾公开表示,他希望获得如此规模的股份。

薪酬方案规定,每达到一个市值层级时,必须同时达成一个盈利或销售目标,才能触发一批股票的授予。盈利目标方面,调整后EBITDA目标从500亿美元起步,最高目标为4000亿美元,接近当前的24倍。

02 四大产品目标,勾勒特斯拉未来图景

除了市值要求,薪酬方案还明确了四大产品目标:特斯拉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2000万辆、活跃FSD订阅用户数量连续3个月超过1000万人、累计交付100万台机器人,以及有100万辆Robotaxi同时在商业运行。

这些目标对当前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特斯拉去年调整后盈利为166亿美元,累计汽车销量仅800万辆,机器人和机器人出租车业务尚未产生收入,“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也处于早期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量超过800万辆,机器人、Robotaxi和FSD订阅的数量均处于起步阶段。这意味着马斯克需要在十年内实现几乎所有业务线的指数级增长。

03 自动驾驶,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

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背后,反映了特斯拉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自动驾驶正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2025年被称为智驾“大逃杀”之年,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技术集中爆发,大幅提升场景泛化能力但显著抬高行业门槛。“千卡级算力、千亿级数据与复杂工程化要求导致中小车企无力承担,面临生存危机或沦为方案外购者/代工厂”。

华为/蔚来主推WA世界模型路线,与VLA形成技术分化。头部车企通过技术路线选择与闭环能力,迎来行业格局重组关键期。

04 机器人时代,Optimus的重磅赌注

马斯克薪酬方案中的机器人交付目标,表明特斯拉正在严肃对待人形机器人市场。马斯克曾表示,预计今年年底将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第3版原型机,2026年开始批量生产,五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

特斯拉发布了“宏图计划第四篇章”,预示着特斯拉未来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转向:即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将是公司最重要的事项,且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被中泰证券列为2025年九大新技术之一,其特点是长期逻辑宏大,短期催化清晰,政策、产业、资金三线共振,正处在“01”或“1N”的关键拐点上。

05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特斯拉要实现2000万辆汽车的交付目标,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增长背景。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里斯战略咨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出口)预计达1650万辆,增速保持30%,国内市场渗透率突破55%。

2030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70%。自主品牌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持续投入和产品落地能力,逐渐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本土品牌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占比有望超过65%。

消费性质、群体和品牌偏好变化来看,增换购成消费主导,改善型需求成核心。2023年换购比例超50%,预计2030年乘用车购车用户换购比例达80%。

06 Z世代崛起,重塑汽车消费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Z世代正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股。这一庞大的2.5亿人口规模、5.97万亿消费规模的群体,正在改变汽车消费格局。

报告显示,Z世代对新能源汽车普遍持积极态度,70%认为400-500km续航足以满足日常及周边通勤场景,仅少部分对600-700km以上续航有需求。辅助驾驶功能也正从“加分项”向“决策项”演进,具备领航辅助能力的车型正获得更多关注。

2024年,愿意为此类功能支付1万元以上的消费者比例达到30%。智能座舱方面,中控屏尺寸、AI语音交互、车载生态系统等配置正成为标配,相关功能渗透率已超七成。

07 多元技术路线,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技术路线并行的特点。师建华预测,“纯电仍是市场主体,但插混和增程增长迅猛,2024年插混乘用车销售330万辆,增程式118万辆,同比增速超85%,2025年插混增程销量预计超800万辆,增加250万辆”。

智能化方面,组合驾驶辅助加速普及,L2级渗透率超50%。报告指出,消费者愿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付费,30%消费者愿花1万元以上增加该功能。

智能座舱AI化颠覆用户体验,标配8英寸以上中控屏等四大核心功能的智能座舱渗透率超70%。大模型赋能下,智能座舱在人机交互等多方面带来新可能。

08 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为王初显端倪

自动驾驶正迈向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拐点。商用车发展已日益聚焦于“一步到位”的L4-5解决方案,落地策略呈现出“场景为王”的鲜明特征。

主要衍生出四大场景: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自动驾驶卡车(Robotruck)、末端配送(Robovan)以及垂类场景与特定场景(机场、港口、矿山、园区等)。

Robotaxi正从百辆级测试加速迈向千辆级规模化运营。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平台成本约30万元,文远知行量产车型GXR搭配HPC 3.0高性能计算平台。两家公司均已开始海外布局,进入阿布扎比、迪拜、利雅得、瑞士等市场。

09 末端配送,自动驾驶商业化先行区

末端无人配送正从试点阶段迈向商业化。“最后三公里”凭借载货需求的高频次和短距离特点,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重要场景,有望率先大规模商业化。

九识智能和新石器的全球车队均已经达数千台,预计2025年底出货量均会突破万台。九识智能的全球车队L4运营总里程已达3600万公里,在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近300座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营。

新石器X6车型可承载1.2吨货物,装载量6.5立方米,比传统面包车提升50%。公司与顺丰、京东物流等头部快递企业建立合作,并已在15个国家、近300座城市布局。

10 产业重塑,中小车企面临生存危机

VLA路线所需的高昂成本,正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格局。中小车企面临的生存困境愈发明显,除了算力与数据方面的差距外,从规则时代到端到端1.0积累的先发优势构建的技术护城河,也是多数二线品牌难以复现的关键环节。

理想汽车李想曾直言,若企业连规则算法都做不好,则根本无从知晓如何训练VLA模型。在这样的差距下,VLA路线的降临,无疑会让行业迎来一次“大洗牌”。

中低端车企、品牌,要么难以在新时代生存,要么只能沦为“方案外购者”,或成为车企的富士康,成为低端代工,利润被芯片厂和算法公司两头吃。

11 供应链争夺,头部车企锁定核心资源

在端到端1.0时代,虽然绝大多数中低端车在“数据-模型-芯片”三件套中,极少能完全自研,本质上是“拼积木”式集成。但过去车企可以掏钱买Orin、买算法、买标注,大家都能活得不错。

但是到了端到端2.0时代,“外包式生存”被上游供应商自己“关门”了——由于VLA路线导致的算力、数据成本骤增,现在这三样变成了“限量款”,而且限量权掌握在极少数巨头手里

例如英伟达今年首批Thor-U的40万片产能,早已被理想、蔚来、小鹏在2024年就签完长期锁价锁量协议,拿走32万片,只留8万片现货需要溢价30%竞拍。

原本“谁掏钱谁就能买到”的开放供应链,在2025年因为芯片缺货、模型架构改变导致的算法改捆绑、被压缩成“少数玩家内部闭环”,中小车企连“买方案”这条退路都被截断。

12 未来展望,技术重塑产业格局

特斯拉向马斯克抛出的这份万亿美元薪酬方案,不仅仅是一份高管激励计划,更是对未来十年科技产业发展的预测和赌注。

实现这些目标,意味着特斯拉需要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车三大领域同时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三大领域正好代表了未来科技产业的核心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机器取代人力的新时代。从自动驾驶汽车到人形机器人,从智能座舱到智慧城市,科技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这场变革中,资源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车企面临艰难选择:要么沦为代工厂,要么融入生态系统的供应链。独立发展变得越来越困难。

马斯克的薪酬方案揭示了这样一个未来:科技产业将进一步集中,技术创新门槛不断提高,那些能够跨越门槛的企业将获得超额回报,而未能跟上步伐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就在特斯拉公布这份惊天薪酬方案的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2025年销量将达1650万辆,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

智能驾驶领域的“VLA大战”已经打响,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即将到来,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开始商业化落地。

这份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科技产业未来的模样:高度集成、 AI驱动、机器人密集的未来已悄然来临。

马斯克和特斯拉的赌注,关乎的远不止一家公司的命运,更是指向整个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特斯拉给马斯克开出万亿美元薪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