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

放在三年前,这些传统车企肯定想不到,中国汽车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两个造车新势力,竟然都和手机厂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是小米汽车,7月1日,小米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交付量超过2.5万辆。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创造了惊人的销售纪录。根据小米汽车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YU7开售一小时大定订单突破28.9万台。这一数字超过特斯拉Model Y2024年在华销量的半数。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另外一个是华为,虽然没有亲自下场造车,但是它深度参与的鸿蒙智行,旗下有多个汽车品牌,包括问界、智界、享界等等,其中问界品牌旗下的M8和M9,已经几乎垄断了40万以上的高端SUV市场,2025年第25周(6月16-22日),问界M8单周销量达4470台,连续多周领跑40万级SUV市场,上市58天内累计交付突破3万台。问界M9稳居50万级SUV销冠,5月交付15481台,2025年累计交付48716台。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个销量相比传统车企动不动就一百多万的年销量,还是很有限,但是有两点希望大家注意到:

第一点,这两个品牌的车型数量相比造车新势力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小米汽车迄今为止只有2款车,推出一款火爆一款,问界也只有四款车。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第二点,从价格段来看,小米两款车定位20-35万的市场,问界M8和M9定位40万元以上的市场,你们口中的传统车企,没有一家能够在这两个价格段,撼动这两个品牌。这其中华为没自己下场,问界是华为自己下场的话,销量翻倍都可能。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一众传统车企,被两个手机厂商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一幕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但是确实是发生在眼前的事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车企的固有思维,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难以打破。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磁吸感电螺栓,说的复杂点就是无线充电,说的简单点底下带导电,车里做几个标准螺纹口,再给加上电很难么?是,简单的很,何况配的电又不是大功率,稍微加点成本就行,但,没有传统车企做过。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车上弄几个磁吸点很难吗?一点都不难,但是谁的车上没有手机支架没有纸巾盒没有一些零碎的小东西?传统车企管你这个?你自己买一个带松紧带的纸巾盒自己找地方挂着去吧。极氪也有类似的灵动贴设计,只是不磁吸,智己也有磁吸的设计,但是数量不够多,位置设计也没小米的人性化。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后排顶棚上放个滑轨,给配上电增加拓展性技术上很难吗?简单的很,稍微加点成本就行,但,没有传统车企做。

带着钥匙,车外叫小爱执行车辆操作技术上很难吗?简单的很,稍微加点成本就行,但是极少有传统车企做。

做一个真正可以遮蔽太阳光的调光天幕很难吗?简单的很,传统车企做过,其他新势力也做过,但是效果都不好,大太阳还是遮不住,很难吗?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用手机查看自己车辆环境,识别一下车位环境很难吗?是,不就是哨兵模式和小爱智能融合一下么,但是其他传统车企就是没做。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你说这些配置都是花里胡哨的,买车还是买三大件?人家小米YU7的835公里续航,实测续航达成率接近9成,SU7 Ultra横扫各大赛道,你怎么能舔着脸说人家的三大件没做好?难道不能既做好三大件,也做好这些小功能,非要二极管,非黑即白?那为什么传统车企,却都没做好呢?赛道跑不过,连这些小设计都没有人家花心思,卖不过别人,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一句话总结就是,两家手机厂商的造车逻辑,打破了传统车企的固有思维。传统车企往往以“机械性能、工程思维”为核心衡量标准打造汽车产品,而华为和小米却通过跨界融合,让汽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升级为智能生活的核心枢纽。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手机双雄打的国产一众车企,毫无还手之力?-有驾

传统车企不是没技术,但是总是感觉它们,已经被传统思维束缚了,内部的利益盘根错节,如此一来,被两家手机厂商打败,就不意外了。所以这非但不是悲哀,我们反而应该庆幸,中国汽车圈友这样两家手机厂商的加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