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最新双旗舰一亮相,朋友圈就炸了。各路人马都来围观:有人喊厉害,有人挑刺,有人还没坐进车里已经开始算蔚来烧掉的600亿到底换来了什么。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花了那么多钱,值吗?这其实是个特别中国式的提问。我们总觉得,公司拼命研发,砸钱创新,最后得用个可以量化的结果证明一切:要么赚了大钱,要么碾压对手。可是,真的是这样评判一个企业的命运吗?
先想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好看?智能?省心?还是灯光一开就有仪式感?其实你可以跟蔚来比比,外观、内饰、性能、智能、换电,每一项单拿出来,都能拉出来对标很多同行。比如说车身设计,有人喜欢蔚来ES8的大块头,觉得气场全开,有人偏爱ET9特别版的艺术感,甚至能从车身双色找到“天空之镜”的味道。
但设计归设计,体验还得看细节。蔚来说自己座舱用足了软包、豪华皮革、专属刺绣,有人表示“豪车标配而已”,也有人觉得“真挺讲究”。更别说那些灯光、音响、数字屏、AI画布——你要是带着孩子,能把他画的小猪佩奇投在屏幕上当背景,这种功能别人家车还真没有,至少没这么顺手。
不过,现在的车市不只有“堆配置”“拼颜值”,真正的较量其实在智能化和底层技术。600亿砸下去,蔚来想证明什么?很简单——我们不是买外面现成的拼装货,我们要自己搞一套。芯片自己做、系统自己搭、智能驾驶方案自己来,不拼流量拼底子。当别的品牌争抢谁家的屏幕大,谁的音响响,蔚来却琢磨着让自己的车子更懂你,不只是会判断,还能理解场景,会主动帮你应付复杂路况。前方堵车,氛围灯变柔和,音响自动调低,你坐在后排打电话,把烦人改成舒心,这才算“有点人味”。
技术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背后是几十亿、上百亿的烧钱。你说蔚来是不是太“傻”?其实在3到5年前,谁要把10年烧的600亿罗列出来,都能抓住一个痛点质问:这么多钱,凭什么堆出来的才刚卖几十万台?你做高端纯电,别人骂你“不接地气”;坚持用户运营,又被说“性价比低”;研发芯片自研技术,外界觉得你在浪费时间——究竟要不要做这些“长远打算”?短期到底重要还是长期更有意义?
蔚来的命运其实也是一群创业者的命运。早年间大家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试错一边死撑。别人都在降价时,你还在追求智驾体验,这不是跟市场作对吗?但蔚来想的是:“迎合市场容易,真正有门槛的产品却难。”也正因为如此,蔚来在这两年境遇才显得扑朔迷离:一方面销量被小鹏、理想抢走,甚至连特斯拉都在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另一方面,自己强调长期主义,说要守底线,有技术壁垒。但长期主义有个最大风险——你得熬得住没人关心你的时候,默默花钱、默默研发,万一撑不住,中途就倒了。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我们对拼技术、重研发总是“苛刻”?中国汽车行业过去几十年,靠的始终是“快、准、狠”:爆款车型一换代就火、价格一降就抢,谁还有耐心琢磨底盘、芯片、系统、细节这些“烧脑”的硬活?市场不等你慢慢打磨,只看谁短期能拉出一条曲线。所以很多人盯着蔚来,等着看他走到悬崖边上到底能不能活下来。
但你说烧钱烧到600亿,“烧”出未来了吗?这事怎么看其实有两个角度。第一,你先看看蔚来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蔚来的换电网络其实是同类里最扎实的,全国铺了八千多座充换电站,连高速公路上都能体验到“三分钟满血复活”。你说行业还在卷快充的时候,蔚来已经率先铺了自己的用户体验。而且,有了这个换电网,不仅车主省心,蔚来还能顺便赚换电站的钱,这叫做“前端带后端”,做的是平台。
第二个角度,那就是技术能不能变现。蔚来自研的芯片,如今彻底落地,一台车里成本能省一万块钱,智驾性能还一点没拉下。市场永远认“性价比”,但长期来看,谁拥有自己核心技术,谁才不会被上游卡脖子。比起买别人的芯片,蔚来认定了“再贵也要自己做”,等到技术成熟,这一波成本就省回来了。
你再看看组织改革。过去蔚来内部其实也没少留冗员、跑低效项目,最近创始人李斌自己亲自管供应链,提出“百万倍成本思维”,直接把“单点”成本优化成“链路”成本。简单说,不是只抠某一个零件省钱,而是让整个生产环节都提效降本,这才是长期主义的意义。改革之后,他们搞了“基本经营单元(CBU)”,把三个品牌资源打通,中后台整合,部门墙推倒,财报一出来,效果就显现出来了,销售、研发成本都降了,效率反而升了。
技术成熟了,钱也守住了,蔚来在今年Q4要是能做到盈利,那就是彻底翻身。到时候,市场上再有人说蔚来不值、投入太大、太“傻”,估计也没底气再杠下去。
回头看看这场发布会,其实更像一场苦尽甘来的“交卷”,蔚来把十年磨一剑的底气拿出来给全市场看看。你愿不愿意买账,取决于你怎么看长期和短期的价值。如果你只看一时销量、谁爆款多,很可能会说烧这么多钱没必要;但如果你相信企业靠技术、靠护城河、靠体系能力活得久远,那蔚来就是“烧钱烧对了地方”,只是过程特别痛苦,没人愿意去重复。
最后,其实还想问一句:我们未来的汽车市场,到底愿不愿意给“长期主义”一个机会?你更在意当下的性价比,还是未来的竞争力?蔚来花了十年,用600亿换来双旗舰,用宽换电网络烧出“体验感”,还把自己的芯片靠谱落地,这不就是创业者能做到的“极限坚持”吗?当大家都追着热点跑,还是有人愿意死磕底层,虽然一路被质疑,但中国汽车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和耐心,值得我们思考。
蔚来这次“NIO Day”,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是坚持底线还是随波逐流,这道选择题,不只是蔚来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的提问。注定要慢一点,踏实一点,难一点,却可能走得远一点。等时间过几年,等一个结果,这600亿到底换来什么,相信比现在更加清楚。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