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才不到10万块钱的国产纯电SUV,在欧洲竟然卖到25万,这事你怎么看?是我孤陋寡闻了,还是咱中国造车这几年真的练成仙了?难怪说现在新能源车是妥妥的“香饽饽”,不仅自己家门口火到不行,连欧洲的老司机都被圈粉。
咱不妨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同一辆车,在中国9万多,在欧洲要25万,中间差了接近三倍,这到底是咋回事?是不是咱平时老吐槽“国外的月亮更圆”,其实这车到人家那儿也成了“圆月”?其实背后这些门道,才是门儿清的事儿。
第一点,定价差异。国产新能源的价格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卷得再厉害不过了,大街小巷随便一看,全是五花八门的电车。厂家们只有一个目标,卷到你受不了,口袋里每一分钱都榨到极致。拿零跑B10举例子,国内指导价9.98万起,这配置、这个用料,直接把合资燃油车打得找不着北。可它到欧洲以后,摇身一变成了高档货,卖到2.99万欧元(差不多25万人民币),你说吓人不吓人?但你要真去细寻思,这多出来的钱是就厂家自己的吗?未必,大半是给了欧洲各种税费、认证、物流、渠道、政策壁垒、汇率波动啥的买单去了。你别以为全球化是只要把车一搬过去就完事,其实路上各种“收过路费”的都得喂一轮。只是,这么一对比国内外价格,国内车主是不是心里美滋滋?
再说,中国车啊,现在讲究的不只是“便宜大碗”,还得有点科技范、有高级感。比如说零跑B10这台车,别看卖得便宜,三电自研,有智能座舱、自动辅助驾驶,各种花里胡哨的体验,来一套都不够用。车厂把能下放的配置全丢到车里,屏幕、材料、空间、续航、补能、音响,没有一项是“为了成本将就着卖”的。甚至说无论车漆的灵感、氛围灯、K歌娱乐还是座椅工艺,都想着让你坐进去跟头等舱一样舒服。老外其实不是傻,欧洲好多传统品牌几十年习惯做事保守,出一台新车还当成个宝遛一遛,功能还在“电动天窗”“自动空调”上原地打转。中国这边已经卷到“高阶智驾全国都能用”“大屏交互流畅顺滑”“OTA升级越用越多”,谁还看得上快过气的那几招?
中国车在海外卖溢价,这算不算是“智商税”?这其实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你要在欧洲体验一把他们本地传统大牌的新能源,比如大众、雷诺这些,再对比零跑,发现本地品牌的配置、玩车体验,未必比国产的强,甚至很多地方还差点意思。欧洲车价高,有他们自己的历史和生态在作祟,本地企业维护自身市场自然得把价格往上拉。而中国车企是新势力,直接靠“物美价优+豪华体验”,在人家家门口卷起排山倒海的大促销,所以市场份额才一天比一天大。欧洲人要买车,自家品牌没啥吸引力,发现中国来的纯电SUV能买到“高级配置+大空间+续航耐打+智能功能”,还不用再加特别高的税,甚至买一辆还能被朋友羡慕嫉妒一下,哪个不香?
说到这儿,有没有想过,中国新能源的路,到底靠的是什么?光有便宜行吗?不行!现在的消费者都机灵着呢,便宜没好货那是过去的观念。当下拼的就是“你有没有真本事”。零跑能5个月交付超5万台,欧洲市场好评如潮,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材实料”带来的用户口碑。不妨自己数数看——越级的大空间,后排成年人都能翘着二郎腿,出门带全家行李装一后备箱还能留空,不像以前几万块的车,只能送你去菜市场买个菜。续航600公里、19分钟快充、800V平台技术、7合一高效电驱,这些堆上来,是随便哪家传统品牌想做就能做的吗?还要有知识产权、研发团队、市场布局、售后体系,这背后花的钱不比做广告少多少。
别以为国外买家就看花了眼,其实他们看重的也是体验和功能。零跑B10到了欧洲,大部分是奔着性价比去,但体验之后又觉得,原来10万块的中国车和25万的欧洲车,差距只在贴牌?比如OTA远程升级、L2++级别智能辅助、AI大模型语音交互,一下就把欧洲本地那些品牌甩了一条街。什么叫科技普惠?以前觉得汽车“能跑能停安全”,现在觉得“会思考、能对话、出门就像带着小秘书”才算新鲜。而这些,零跑都让用户花“小钱办大事”。
那也有人说,零跑是不是借着出海捞一笔,卷完国内再去欧洲割韭菜?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品牌底气和技术积淀,走不远的。欧洲车市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挑剔的市场之一,各种法规、各种碰撞标准、各种电池安全要求——有一点没做好都过不去。比亚迪、蔚来、零跑这些品牌敢把最新最快技术带去欧洲,说明技术底子是真的硬,产品力太强才敢如此定价。还有一点,完全靠模仿、靠低价冲量的那拨品牌,早晚会被市场淘汰,最终能留下来靠的还是“持续创新+真材实料”。
最后也想问大家一句,“你觉得10万块的中国车和25万的欧洲车,到底差在哪?”其实现在汽车产业变革飞速,硬件不是最大门槛,软件、服务、智能化、本地生态适配,这些才是中国新势力可以跳到世界舞台的议价筹码。中国新势力造车不再盯着‘便宜’发力,而是把更多钱投在产品迭代、研发、用户体验上——不论你买车是图便宜,还是图科技,还是喜欢大空间、长续航、花里胡哨的配置,中国品牌都能给你做到,而且做到最好。欧洲25万的售价,既是中国技术、品牌、工艺的溢价,也是市场承认的价值回馈。
所以,下次再看到国产新能源在国外变成“高档货”,与其说是国外无良加价,倒不如说是中国品牌终于配得上国际档次的溢价了。别以为市场红利总是廉价落地,真正领先的产业、领先的技术、顶级的性价比,最终会让世界消费者也得心甘情愿多掏钱买单。这不是“智商税”,这是“中国智造”终于从“卷到极致”走向了自己的“品牌高地”,让板凳价买豪车感成为现实,爱车的你,有没有心动?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