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利润仅排第五,比亚迪如何逆袭进入前十?

说起造车这码事,谁家腰包最鼓?这话题着实惹人兴味。瞅了眼新出的营利榜单,各路豪杰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可这结果嘛,有点出乎老衲的意料。特斯拉,这几年可是攒足了噱头,电车卖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可要论起真金白银,它也只能屈居第五。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TOP10里,咱中华车企也就比亚迪孤军奋战,勉强挤了进去。

这数据一出,想必诸位看官和我一样,脑门上仨问号:怎会如此?

特斯拉利润仅排第五,比亚迪如何逆袭进入前十?-有驾

先说说这榜单的座次。大众汽车集团,进账那是相当的厚实,稳坐头把交椅。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随后跟上,现代、起亚的业绩也颇具亮点。这些老牌车企,家底殷实,牌子响亮,在全球市场都有着固若金汤的领地。特斯拉固然销量蹿升得快,但归根结底还是个“后起之秀”,况且它的路数更偏重于技术攻关和未来棋局,短期利润兴许并非其锱铢必较之处。

再来聚焦比亚迪。作为独苗入围的中华车企,比亚迪的成绩单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细细琢磨,比亚迪能杀入前十,仰仗的恐怕不仅仅是精湛的技艺或是金字招牌,实则另有玄机。

特斯拉利润仅排第五,比亚迪如何逆袭进入前十?-有驾

坊间有云,泱泱中华市场广袤,比亚迪坐拥地利,自然占尽先机。此言不虚,却也失之片面。华夏市场固然潜力无限,但角逐之惨烈亦是空前。合资品牌、舶来品,哪个也不是泛泛之辈。比亚迪能脱颖而出,还得归功于其对市场风向的洞察力以及雷厉风行的应变能力。

比亚迪孤注一掷押宝新能源这条康庄大道,看来是赌对了。这些年来,国家铆足了劲儿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红包、路权优待,各种福利接踵而至。比亚迪瞅准了这个风口,大刀阔斧地发展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鲸吞蚕食市场份额。不止于此,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也堪称一绝,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都攥在自家手里,成本管控那叫一个精打细算。

特斯拉利润仅排第五,比亚迪如何逆袭进入前十?-有驾

不过,平心而论,单凭政策东风和成本优势,比亚迪也难以行稳致远。归根结底,技术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比亚迪在电池技术、驱动技术方面,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但和国际顶尖车企相比,仍有亟待精进之处。再者,随着补贴退潮,市场厮杀愈发白热化,比亚迪肩上的担子也愈发沉重。

当然,其他车企也未曾懈怠。像蔚来、小鹏、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推陈出新,精进技术。吉利、长城、奇瑞这些老牌车企,也在积极转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协力同心,试图破局。

特斯拉利润仅排第五,比亚迪如何逆袭进入前十?-有驾

但我们也要秉持清醒的认知,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依然捉襟见肘。纵然比亚迪跻身利润前十,但这更多的是仰仗华夏市场的托举。想要真正加冕为全球一流车企,中国品牌仍需砥砺前行。这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品牌底蕴、文化积淀、营销韬略、服务水准等全方位的较量。

当我们囿于“中国市场大”的惯性思维时,是否忽略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厉兵秣马和快速迭代?比亚迪的崛起,并非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独角戏,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它警醒我们,把握脉搏、拥抱变局,方能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屹立不倒。

所以,与其锱铢必较于“谁最能捞金”,倒不如审时度势,思忖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如何在消费者心中扎根。这才是更为关键的命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