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车人,从不去4S、X东、X虎去养护,原因其实不是贵,而是他们用的油叫定制版降标油。
我说这个话题其实挺早开始的。毕竟我在汽车行业走了43年,从当年还在丰田技术服务中心混迹到后来自己拆车、做调研,走过各种渠道。说白了,维护一辆车,钱不是最重要的,品质才是核心。这点我一直信。
有个细节可以说说。去年我朋友买了辆二手卡宴,4S店说用他们的首保套餐,光是机油就要一千多块。我心里就唏嘘:这个学问还真大。对比下来,市场上很多所谓品牌油,其实用的都不是纯正的进口油,标的也是高标全合成,但实际成份嘛,估计大部分都是降标油。
过去我刚接触车的时候,油就是油。现在你去问修理工、销售,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市场上所谓的全合成机油,其实很多只是部分合成或者低标号,甚至有些为了降低成本,把基础油换得更便宜。你想呀,油就是车的血液,喷油嘴的润滑、密封圈的保护,哪个环节能省吗?但是这些省钱手段,结果就变成:耗油变快、动力变差、噪音变大、磨损加剧、寿命缩短。
我一直强调: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品牌机油,其实都是商家用一些不太正规的方法搭出来的。就算标号打得再高,也未必是真材实料。这料谁知道真假?这个行业,专家都说:燃油品质的差异比你想象的大。如果用定制版降标油,你车辆的油耗和寿命能忍受嘛?我真是没想那么多年前,曾经被4S店忽悠,结果用完不到两年,发动机就出现异响,磨损变快。
我选择了纯进口机油——理由简单。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的进口油,最起码有标准,有检测报告。别说什么国内全合成很好用,这只是一句广告语。你原本可以用99的全合成机油,质量其实不少品牌都差不多,特别是价格合理的。很多人不知道,国内中间商赚差价,进口油的成本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对我来说,养车就像养娃,得用心。别让便宜多卖几桶,利润高点成为挂在嘴边的理由。比如我的车,跑了十几万公里,没修过旧的变速箱或发动机,保养一直很简朴,但我用的都是老实货:正规的进口机油、防冻液和变速箱油。这三样,不能省。只要用不好,车就该早早歇菜。
讲到这里,我还得说说别人的经验。去年一个修理工建议我:换机油要看品牌,不能随便用联名款或者仿冒货。我问他:你这行干了多久?他说:十几年了,绝大部分车子,都是用的杂牌油。心里暗自点头。
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4S店。其实他们的配件和维护方案准确来说,还是比较贴合厂家的要求。只他们的油有时候用的也是降标油,谋算的毕竟是利润。你说,养个车,除了技术,还得懂油料。
你如果真想省钱,也可以自己动手换油,只要买对牌子,确保是正品进口油。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其实也没那么简单。有些所谓纯进口油,我估计也可能是贴牌货,特别是在国内买到的油。
你会不会疑问,国产油的品质到底能不能保证?我猜测,没细想过,可能国内这块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一些油品真的只是叫个响,剩下的拉低了行业的整体水准。
说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我手机里的照片,看到一张2年前的相册裡的汽车维修单,那个维修技师写:建议下一次用进口全合成,修的时候特别强调:不要用降标油。当时我心想:看来这个问题,真是普遍存在。
那你说,怎么判断自己买到的油是真正的纯进口货?其实没有百分百保证——除非你自己带油罐,从进口渠道直接装车。但现实里,这几乎不可能。更何况,很多进口油是从国内大厂的物流渠道转运来的,也不一定每一次都正宗。
我有个疑问:你觉得,除了更换机油续命,是否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让车更耐用?平时用车惯、驾驶惯,或者一些小细节。我个人猜测,非皂突——缓加油门,避免长时间低速怠速,可能对油耗和车的磨损更有益。
这东西还得自己琢磨。自己跑几万公里之后,才会慢慢知道:哪个牌子、哪个标准,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别一开始就被进口、全合成这些标签蒙蔽。
这不,就有人问过我:你自己换油,安心不?我笑:只要买对品牌,知道渠道,自己买个进口油,理论上比去一线服务点还放心。养车像养人,细节决定成败。
可能有人觉得,这么麻烦,还是交给修理厂或者4S比较靠谱,但我觉得:养车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爱车的血液负责。这点,你觉得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