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翻了下笔记,发现自己对宝马的电动策略,总归有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感觉。毕竟,宝马早就站在豪华电动的浪头上了,从i3、iX到现在的iX3和计划中的iX7。最吸引我的是这次拍到的测试车,虽然它外观跟普通X7没两样,依然那个大格栅,双层灯组——还是那种熟悉的豪华感。不过它尾部没有排气,和之前燃油版明明还放纵排气的声浪差得远,这点让我确信,这不是个伪电,只是电偶像。
那么问题来了:这车为什么敢用老平台?它不是说纯电专属平台polished得更滴水不漏?我猜,可能是因为宝马组装流程还算成熟,成本考虑更多点,毕竟新平台虽然技术好,但也要重新设计、找供应商、验证——这都是钱。而且,这个平台依然是老平台的升级版(稍微变个花样),在技术成熟度上能提供更稳定的底盘感。
但你要我说,最大的亮点在动力和续航升级。这次的电池,记得有个容量超110千瓦时的数值(体感不太算准,但要比iX3的400英里续航强不少),意味着长途拉力又增大一个档次。用生活比喻,就是你买了个大容量水壶,出去远足不用天天担心渴死。800伏高速充电,估算,15-20分钟就能从10%充到80%——比某些现有车快多了。
对比两个高端竞争者,奥迪Q8 e-tron和奔驰EQX,我觉得宝马这个车的差异重点在气场上。其实市场也确实偏爱看得见的豪华。Q8 e-tron更偏技术范儿,充电快;奔驰更偏舒适和静谧。宝马保持那经典的设计语言,依然用大格栅和双灯,显得成熟稳重。你会不会觉得,它其实还在用过去架构,想用未来设计,折中之中带点狠心?我也不太确定,估算大概800毫米厚的车音频基本和传统的X7没差——要嘛纯电硬件折中,要嘛担心大众化。所以,宝马不要说话太直白,还是在守旧里玩新动作。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它为什么还能用这样的平台?硬件不也挺老了吗?我想,也许,宝马就是打算慢慢过渡,先弄个伪原生的大块头,说白了就是拿老平台改,还能用多长时间,心里也没底。未来的新平台开始才会变得纯正。所以,现在的iX7,是个混搭案例,既有豪华气场,又在追求技术上的极限。
我还挺好奇的:你觉得这么大的车,能不能在城市中开得顺手?我其实有点怀疑,大只佬开都市,停车难,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心——你看它尺寸,估摸着车身宽度得在2米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再加上,这车动力足,爬山、拉货都不是问题,节油就靠电。一百公里的电费,按每度电0.8元,折合差不多2块钱,官方说续航能到600多公里,心里估算也差不多600公里左右的实际表现(样本少,不一定准确)。
一块我没细想过的问题:会不会宝马在用老平台的其实已在布局下一代纯电专用平台?我猜这可能性不大,毕竟高端车的研发周期长,提前布局需要沉淀,否则会抄到尾巴。但也说不准,毕竟,新平台的技术不能一下突破到极致,可能还要几年研究验证。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点细节:新X7的前格栅,内部似乎多了个冷光条,跟今年的全新设计语言呼应。还记得之前看到某些谍照,设计走的是未来感,但实际测试车还是旧态,说明宝马还是在磨合——既要守旧,又要创新(这点有点矛盾)。我猜,他们主要还要考虑成本和市场接受度。
这个电动X7硬是让我觉得——还真不是换壳那么简单。有点像我以前兼职维修时,车身老旧了,但心里还想着能撑几年就行,毕竟,谁让我有个旧平台也能糊弄过去的心理准备。
或许,未来的豪华电SUV还会走得更激进,但在我看来,这个车更像是变相黑科技在守旧的战线里做文章。你觉得,谁会更喜欢这个方案?设计更大胆?还是稳妥的老平台出新瓶?真不知道,或许这就是买车人最实际的心声吧——开得顺手,稳得住,创新点有但别太激烈。
反正,看到它那宽大的空间和几乎无声的尾声,我这心里还真有点向往——可触摸的豪华和静谧,似乎能压压我这个行车焦虑。但,未来会不会出一些真·纯电专属平台的新玩意,让一切变得更快更智能?这个问题,留给下次再探吧——我会继续盯着那辆隐藏在测试车衣下的未来,因为你说,车,还真不能只看表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