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老百姓买家用车,尤其是十来万这个价位的,有那么一款车,在过去很多年里,几乎是绕不开的一个选项,那就是日产轩逸。
它就像是咱们身边一个特别靠谱的老朋友,话不多,但办事稳妥。
你想想看,在大概五六年前,你要是想买台省心、省油、空间还大的家轿,问问周围的人,十有八九会有人给你推荐轩逸。
它在那个时候的家用车市场里,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销量榜上常年霸榜,说它有统治力一点也不夸张。
最有意思的是,这几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满大街跑的绿牌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各种插电混动、纯电动车型层出不穷,把很多老牌的合资燃油车打得措手不及。
可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轩逸居然还能稳稳地坐着纯燃油轿车销量第一的宝座,这就足以说明,它在咱们中国消费者心里的分量有多重。
不过,老本不能一直吃,市场在变,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变,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买车越来越看重设计和科技感。
日产自己心里也清楚,再不拿出点新东西,这“燃油车冠军”的头衔也可能保不住了。
这不,最近东风日产就放出了全新一代轩逸的官方图片,告诉大家:我要变身了!
这款备受关注的新车预计会在2026年的第一季度正式和我们见面。
从图片上看,这次轩逸的变化可真不是小打小闹,它换上了一套日产最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年轻化改造”。
很多人看到新车的第一眼,都会觉得它跟日产那款高端的纯电SUV艾睿雅长得有几分神似,特别是那个前脸和车灯的设计,充满了未来感。
具体来看,全新轩逸的前脸设计变得非常大胆和激进。
那个标志性的“V”字形镀铬装饰条,变得比以前更宽大、更深邃,像一把利刃一样向下延伸,直接把车头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
两边的大灯组也变得异常狭长犀利,整个前脸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车子看起来比实际更宽、更低矮,有种蓄势待发的运动姿态。
这种设计,完全颠覆了过去轩逸那种温和、居家的形象,显然是冲着年轻人的审美去的。
车尾部分也变得更加精致,用上了一条贯穿式的镀铬饰条,连接着两侧熏黑处理的尾灯,营造出一种高级感,看上去甚至有点它大哥“天籁”的影子。
可以说,在外观设计上,日产这次是下足了功夫,精准地抓住了现在年轻人“颜值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消费心理。
然而,外表变酷了,内在的“身材”怎么样呢?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全新轩逸的长宽高分别是4656毫米、1825毫米、1448毫米,轴距是2712毫米。
这个尺寸和现款相比,变化并不大,轴距保持不变,依旧是一个标准的A级紧凑型轿车的水平。
说句实在话,在今天这个什么都讲究“大”的时代,特别是跟我们自主品牌的同级车比起来,这个尺寸数据确实没什么优势。
你看现在国产的A级车,一个个都跟打了激素似的,车身越做越长,轴距动不动就超过2米75,内部空间直逼B级车。
不过,我们也不能光看数据,日产一直以来都以其出色的空间利用率著称,被大家戏称为“空间魔术师”。
同样的轴距,它总能给你设计出更宽敞舒适的后排乘坐空间,这一点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值得亲自去体验一下。
聊完了外观和空间,咱们再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动力部分,这也是全新轩逸最受争议的地方。
根据目前的信息,燃油版的全新轩逸将继续使用那台我们再熟悉不过的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35匹,最大扭矩159牛·米,匹配的还是那台XTRONIC CVT无级变速箱。
这套动力总成,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
优点就是技术极其成熟,平顺性一流,而且非常省油,官方公布的WLTC综合油耗只有百公里5.57升,延续了轩逸一贯的经济性优势,后期保养维修也便宜,让人省心。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动力表现实在有些平淡。
在如今这个涡轮增压发动机普及,插电混动车型动力动辄两三百匹马力的时代,135马力的动力输出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代步需求,你别指望它能给你带来任何驾驶激情。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在等红绿灯时,旁边停着一辆比亚迪的秦PLUS DM-i,绿灯一亮,人家悄无声息地就绝尘而去,而你只能听着发动机的嘶吼缓缓提速。
更关键的是,像秦PLUS这样的插混车型,在有电的情况下,日常通勤成本极低,亏电状态下的油耗也和轩逸不相上下,还能享受国家的新能源补贴和免购置税政策。
这么一对比,轩逸曾经引以为傲的省油优势,似乎也不再那么突出了。
当然,日产也准备了后手,那就是它的e-POWER超混电驱技术。
这个技术很有意思,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台“不用充电的电动车”。
车里虽然也有一台1.2升的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它唯一的任务就是发电,然后由电动机来驱动车辆行驶。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能获得和纯电动车几乎一样的驾驶体验,起步响应快,加速平顺安静,而且没有里程焦虑,加油就能走。
现款车型上搭载的e-POWER系统,油耗能做到百公里3.73升,非常惊人。
这项技术无疑是优秀的,但问题是,在全新轩逸上,e-POWER版本会不会成为销售主力?
它的定价会不会比同级别的国产插混车型更有竞争力?
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所以,综合来看,全新轩逸的这次换代,更像是一次在巨大压力下的自我革新。
它面临的处境非常复杂。
一方面,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了55%,这意味着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以上是新能源车。
像比亚迪秦PLUS、吉利银河L6这样的国产插混轿车,凭借更低的使用成本和更强的动力性能,正在猛烈冲击着传统燃油车的市场。
另一方面,剩下的燃油车市场内部,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萎缩。
轩逸虽然凭借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8月份还能卖出27695辆,蝉联燃油A级车的冠军,但这更像是一种“最后的坚守”。
如果它仅仅是换了一张年轻的脸,而内在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革命性的提升,那么在新能源和年轻化的双重夹击下,未来可能会逐渐失去现在的话语权。
尤其是新车要等到2026年才上市,在瞬息万变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年多的时间足以发生太多变化。
到时候,它的国产对手们会进化成什么样,我们谁也无法预料。
因此,这次年轻化的轩逸,能否真的“再战江湖”,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改变有多彻底,更要看它能否跟上这个飞速奔跑的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