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出海加速,2035年海外销量或破千万,全球市场迎来新格局

最近,大家可能都有这么一个感觉,咱们身边的国产新能源车越来越多,设计得越来越漂亮,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好像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飞速发展。

可另一边,打开新闻一看,又总能看到汽车厂家在喊“太难了”,降价促销的消息一个接一个,让人感觉这生意好像不太好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车企出海加速,2035年海外销量或破千万,全球市场迎来新格局-有驾

前不久,一家叫“标普全球汽车”的国际顶尖分析机构在上海开了一场行业内部的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的一番话,可以说是把这个矛盾现象给说明白了,也为中国汽车的未来指了条明路。

咱们先说说国内市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标普全球的分析师陶杲先生给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他说今年上半年,咱们国家汽车卖出去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多了11%,这个数字听起来相当不错。

但是,把所有卖出去的车款加起来,总的销售额却只比去年多了0.8%。

车卖得多了,钱却没多挣多少,这问题就出在了“价格战”上。

大家为了抢客户,都在拼命降价,你便宜一万,我就敢便宜两万,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增量不增收”,车企的利润空间被压得非常薄。

这就像开个包子铺,今年卖了一万个包子,比去年八千个多了不少,但因为每个包子都降价卖了,年底一算账,发现挣的钱跟去年差不多,白忙活了。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生产汽车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需要。

按照标普全球的统计,目前中国汽车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大概只有50%左右。

中国车企出海加速,2035年海外销量或破千万,全球市场迎来新格局-有驾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们建了那么多先进的生产线,有一半的时间是闲置的,机器没在转,工人没活干。

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生产出来的车卖不掉,就变成了库存。

光是2025年上半年,预计新增的库存车就会达到50万辆。

这么多车停在仓库里,每天都在占用资金,价值还在不断下跌。

一边是巨大的生产能力闲着,另一边是国内想买车、能买车的人就那么多,需求增长开始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降价甩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所以,专家们得出的结论很直接:光靠国内市场,已经不够了,中国车企必须走出去,到海外去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中国车企出海加速,2035年海外销量或破千万,全球市场迎来新格局-有驾

那么,海外的市场有多大呢?

标普全球给出了一个非常乐观,甚至可以说是震撼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在海外开辟出一个接近1000万辆规模的巨大市场。

1000万辆是个什么概念?

这差不多相当于现在整个欧洲市场一年的汽车总销量。

也就是说,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车企有能力在海外再造一个“欧洲市场”。

这个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并非空想,专家们也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他们认为,这1000万辆的目标,不能只靠单纯地把车从国内运出去卖。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半靠出口,也就是大约400万到500万辆;另一半则要靠在海外当地建厂生产,产能也要达到400万到500万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中国车企出海加速,2035年海外销量或破千万,全球市场迎来新格局-有驾

因为只做贸易出口的模式,风险很高,也不长久。

专家们举了俄罗斯的例子。

目前,我们出口到俄罗斯的汽车数量非常多,每年有近百万辆,这确实帮助我们消化了大量产能。

但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容量都是有限的,俄罗斯市场正在趋于饱和。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也开始调整政策,他们不希望一直只做买家,也希望中国车企能到他们国家去投资建厂,带动当地的就业和工业发展。

所以他们会通过提高关税等方式来限制整车进口。

如果我们只依赖出口,一旦对方政策变了,我们的路就会被堵死。

所以,更聪明的做法是深度融入全球市场。

不光是卖产品,还要去当地投资,把我们的生产线、管理经验和供应链带过去,变成一个“本地化”的企业。

中国车企出海加速,2035年海外销量或破千万,全球市场迎来新格局-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不仅能有效规避贸易壁垒,还能更好地贴近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更受欢迎的汽车。

那么,应该去哪里开拓市场呢?

标普全球也画出了一张清晰的“世界地图”。

首要的目标是东南亚。

这个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很多人正处在首次购车的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到2035年,中国车企可以在东南亚建立起年产200万辆的生产基地,成为当地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

其次是欧洲,这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虽然竞争激烈,但如果我们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得到了全世界最高标准的认可。

除了已经有所布局的俄罗斯,我们还应该向欧洲其他地区拓展。

此外,南美洲、中东、非洲,甚至是澳大利亚,这些都是充满机遇的新兴市场。

中国车企出海加速,2035年海外销量或破千万,全球市场迎来新格局-有驾

未来的策略,应该是从过去高度依赖个别市场,转变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多元化、多点开花的布局,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把发展空间提到最大。

回过头来看我们国内,标普全球也给出了一个提醒。

他们预测,到2028年,当国家给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完全结束后,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当年的汽车销量可能会出现3%的负增长。

这个预测,其实也从反面证明了“走出去”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国内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时,广阔的海外市场就能成为稳定我们发展的“压舱石”。

总的来说,标普全球的这场分析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汽车产业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卷。

眼下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虽然让每个企业都感到痛苦,但换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最严酷的“大练兵”呢?

正是在这种“卷”到极致的环境下,我们的车企才磨练出了一流的产品、极具竞争力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迭代速度。

可以说,能够在这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强将。

现在,国内的战场已经有些拥挤,而世界的大门正向他们敞开。

这场从“内卷”到“出海”的伟大远征,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