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死亡赛道”?坦克混动车队能否征服敦煌耐力赛
2025年9月13日。敦煌。
黄沙漫天。
引擎轰鸣划破寂静。
这不是普通的越野赛。
这是对钢铁与意志的终极审判。
赛道全长近1000公里特殊赛段。
河床。戈壁。沙丘。峡谷。盐碱地。
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每一步都在挑战物理极限。
坦克来了。
不是坦克300。也不是坦克500。
是坦克300 Hi4-T。
是坦克500 Hi4-Z。
两台插电混动战车。
驶入“死亡赛道”。
它们能完赛吗?
没人敢打包票。
但长城敢试。
魏建军说过——赛事是实验室的延伸。
数万组底盘数据。
真实动力调校反馈。
这些无法在台架上模拟的东西。
只有在敦煌的烈日与风沙中才能获得。
姚卫强。乔旭。
环塔冠军级车手。
经验丰富到骨子里。
再加上荣盼盼和张娟。
女子车手组合登场。
谁说越野只是男人的游戏?
她们驾驶的不是轻巧城市SUV。
是重达两吨以上的非承载车身。
是带三把差速锁的硬派越野。
是电池藏在车身中央的混动猛兽。
Hi4-T。Hi4-Z。
名字相似。性格迥异。
坦克300 Hi4-T:
2.0T发动机。单电机。纵置9HAT变速箱。
机械传动轴仍在。
系统综合功率300kW。
扭矩750Nm。
纯电续航110公里(WLTC)。
适合短途用电。长途用油。
而坦克500 Hi4-Z——
才是真正的性能怪胎。
双电机加持。3挡DHT变速箱。
系统综合功率635kW!
扭矩高达1195Nm!
零百加速4秒级。
你没看错。
这不是超跑。
是能攀岩涉水的越野车。
CLTC纯电续航201公里。
综合续航1096公里。
馈电油耗仅8.6L/100km(WLTC)。
城市通勤?够了。
周末穿越?绰绰有余。
可问题来了。
混动系统真的扛得住敦煌的摧残吗?
沙漠高温。
连续颠簸。
动辄十几小时的高强度运行。
电力系统会不会崩溃?
电池会不会过热?
电机能不能持续输出?
别忘了。
这是非解耦的机械四驱结构。
前后桥有物理传动轴连接。
不像某些电四驱。靠电子模拟。
这里的一切。都是实打实的刚性传递。
低速攀爬。泥沼脱困。
控制精度更高。
可靠性更强。
而且——电池布置在车体中部。
避开传统底盘易磕碰区域。
离地间隙保住了。
安全性也提升了。
支持快充。
赛事间隙。30分钟补能。
继续作战。
热管理呢?
独立冷却系统。
发动机。电机。电池。各管各的。
互不干扰。
IP67级防尘防水电池包。
封闭式电机设计。
风沙再大。也难侵入核心。
但重量呢?
混动系统带来了额外负担。
多出几百公斤。
对悬挂是考验。
对通过性是挑战。
可长城的选择很明确——
以赛验车。以赛促研。
环塔拉力赛夺冠的经验。
被一点点注入这三台战车。
调校更精准。
策略更成熟。
Hi4-T侧重极限越野。
Hi4-Z兼顾城市与泛越野。
价格差近3万元。
定位清晰。
有人问:为什么非得用混动去越野?
答案或许是——未来已来。
传统燃油车的时代正在缓缓落幕。
碳排放压力。能源结构转型。
就连最野的越野车。
也必须思考效率与环保。
混动不是妥协。
是一种进化。
它让越野车在公路上更安静。
油耗更低。
排放更少。
但它必须证明自己。
在敦煌。
在“死亡赛道”。
在所有人注视下。
完赛。
就是最好的宣言。
你能想象吗?
一台插混车。
在沙丘间腾跃。
在戈壁上狂奔。
电量告急?没关系。
油电协同。无缝切换。
它不是为了赢。
至少不完全是。
它是来验证的。
验证技术边界。
验证系统可靠性。
验证中国越野车的未来方向。
长城不是孤军奋战。
坦克。哈弗。长城炮。
三大品牌联合出征。
T2组别。群雄逐鹿。
但最引人注目的。
仍是那三台混动战车。
它们像闯入传统世界的异类。
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实力。
4秒破百的越野车。
前所未有。
1096公里续航的插混硬派SUV。
前所未有。
能在极端环境下持续输出的混动系统。
前所未有。
这不仅是比赛。
这是历史的切片。
我们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
燃油与电力的边界。
正在模糊。
越野的定义。
正在被重新书写。
坦克车队能否完赛?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
只要它们还在跑。
就在创造可能。
风沙中。
车辙延伸向远方。
引擎声。
像心跳。
稳定。有力。
它在说——
我们来了。
我们不会退。
我们,要走到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