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数据一出来,很多人都炸锅了。中国企业一口气把全球68.8%的市场份额揽了下来,这数字是什么概念?你去想想全球卖出去十块电池,快七块都是中国造的。要搁以前,这种事情大家只能在新闻联播里看到,感觉是“高精尖技术”已经遥不可及。可现在呢,这已经是实打实的数据,是真刀真枪在国际市场里拼出来的。
这一波成绩,关键就在宁德时代。甭管你认不认,“电池一哥”这帽子宁德时代已经戴稳了。今年前七个月它的电池出货就221.4GWh,这得有多大?你用数字没概念的话,实际就是让全球那些著名车企,包括国产像长安、吉利、赛力斯、小米这些,还有国际上最牛的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都得靠它的电池。为什么大家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无非就是比别家技术稳定,成本压得低,体量大,供货稳定,关键是市场反馈也好。要不然,人家特斯拉换来换去,宁德时代还是榜首。
再说比亚迪,这家过去被外行嘲讽“中国电池大王”,人家现在变成正主了。不是只自己产自己用,还能大量供给比如特斯拉、小米、丰田、小鹏这些主流品牌。尤其是现在比亚迪不是只在国内出风头,欧洲市场增速是260.7%这种夸张的数据,像是在放卫星。但这就是实际数据,人家欧洲电池使用量6.9GWh,折成车,那是很多辆了。你说这怎么不让人佩服?比亚迪,最开始靠抄板子、拼性价比,现在靠技术创新和品控,谁敢小瞧?
反观韩企LG、三星、SK on这些,心里估计正堵着,一年下来全球市场份额跌破20%。以前动不动就是韩国产的电池扛把子,现在只能当配角了。LG还有特斯拉、通用、起亚、大众这些大客户,但你看特斯拉的LG电池使用量都在降了,说明人家选供应商也是用脚投票。你卖得贵,质量没有质的飞跃,客户自然减量。SK on和松下也是类似的,业务重心全往北美靠,拼政策拼补贴,但全球化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说到底,技术进步只能靠硬实力。你可以在地盘上设门槛,但市场只认谁能做得更好,更便宜,更稳定。这几年中国电池企业一伙儿干得漂亮,不仅仅宁德、比亚迪在大展拳脚,像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这些名字,放以前很多人都没听说,现在都成了业内大佬了。像国轩高科的出货量同比暴增78%,亿纬锂能翻了近一倍,蜂巢能源更是直接增长97.1%,这不是小打小闹,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为什么中国电池企业能做到全球领先?一方面,电池技术持续创新是关键。就拿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来说,人家不是简单地靠低价,而是真正把电池性能、稳定性、寿命、充放电速度、安全性能都卷到国际水平,甚至超出很多外国同行。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追赶外国,现在是真的赶超了。
另一方面,供应链成熟也是核心原因。中国的电池产业链,可以说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完整。从原材料采购到工艺生产再到下游应用,链条极度紧密,效率高成本低,任何一个环节都有人做得好。你想想,上游矿山、化工、材料,中游设计、组装,下游应用,服务、回收,都有专业公司承接。国外很多企业要么是一个环节强,其他拖后腿,像日本就卡在原材料环节想脱离中国,但做起来成本根本压不下来。
还有一个关键,中国市场需求巨大。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今年一涨就是30%多,全世界最大的潜力就在这里。企业有大市场可以练兵,可以不断迭代技术,跑数据做优化。光国内市场,企业都能做上天,更何况全球需求呢?你看比亚迪、电池一卖欧洲就是翻倍,国际同行有这么高的增长吗?没有!
再就是政策支持和研发投入。这几年国家补贴、鼓励新能源,企业有钱敢投入研发,敢大胆扩产。比如一些企业上亿的研发投入不是吹的,人家靠实打实的设计、测试、创新技术来打市场。反观很多国际老牌企业,现在都靠买专利或者和别人合作,核心技术在手的越来越少;中国企业则每年专利一大把,谁还敢轻易说技术落后?
当然不是说中国企业就完全没有挑战,现在国际市场变化很快,比如美国和欧洲开始搞供应链重组,限制中国原材料、电池进入本地市场。美国每年都出台法案,想自己做“电池自给”,但事实是,一旦切断中国这条高效供应链,就算有补贴、政策,也很难做到低成本高效率。你像松下想用本地供应商、减少中国材料,结果生产成本也在涨,最后大家还得卷效率、卷性价比。欧洲受限环保政策,市场需求温和复苏,但还达不到中国近两年爆发的劲头。
一个趋势很明显,未来几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谁能做到技术持续创新、供应链稳定、成本最优,谁才能扛住压力。中国企业现在的优势是产能大、供应链强、国内市场支撑、技术持续进步,能不能牢牢占住68.8%甚至更高的全球份额,那就得看各家能不能守住初心,继续把研发、质量、成本做到极致。万一有一年大家松懈了,国际同行也可能反扑,这种激烈竞争不会停下来。
还有一点,外企合作和产业全球化也是趋势。现在看,比亚迪、宁德时代都跟欧美日大车企合作,有的是合资,有的是战略供应。只要中国企业能继续输出技术、品质和成本优势,欧美的门槛禁令,最后还是会被市场需求打破。大家不要以为政策能保护市场,终归是产品说话。哪家企业能给客户带来最大价值,谁就能占大头。
总之一句话,现在动力电池这个产业,中国企业已经扭转了全球游戏规则。不仅仅是用销量压倒同行,更是在技术创新、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产业链稳定性、市场扩展等方面碾压国际巨头。以后全世界都得看中国企业怎么做,连最苛刻的欧洲、日本、美国市场都争着抢中国电池。
所以这个数据,68.8%不是终点,未来可能还会更高。中国企业现在拼的是持续创新和效率,要时刻警惕不能骄傲,不能松劲。只要能保持行业领先,技术不断突破,供应链持续优化,市场份额稳住就是水到渠成。动力电池这一块咱们中国人已经留下了真正的足迹,这是真正的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在国际舞台上的胜利。
未来几年,动力电池谁是王者,中国企业已经在路上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