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铖:小鹏机器人引质疑,这就是国产科技的“信任困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每一项新技术的亮相都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近期,第七届小鹏科技日活动上,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的惊艳登场,本应是科技界的一场盛宴,却意外引发了轩然大波。

郜铖:小鹏机器人引质疑,这就是国产科技的“信任困局”?-有驾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活动现场,当这个机器人迈着如猫步般轻盈的步伐入场时,全场瞬间沸腾,惊叹声此起彼伏。然而,当相关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后,质疑声却如潮水般涌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看到这些批评后,可谓彻夜难眠。为了证明机器人的真实性,他在微博发布了一镜到底的无剪辑视频,直接剪开机器人外部的“皮肤”,将内部的晶格肌肉、控制器以及手部谐波关节等构造清晰展现,还幽默回应:“感谢广大网友们的认可。”

那么,大家为何会对这款机器人产生怀疑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成见,是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何小鹏曾无奈感慨:“成见是一座大山,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它是机器人。”广大网友对国产机器人存在成见,这源于前期各厂家发布的机器人给大众留下的刻板印象。还记得前不久举办的机器人马拉松吗?那场面简直让人不忍直视。有的机器人走路姿态怪异,好似得了羊角风;有的则像癫痫发作,身体不受控制地抽搐;有的没走两步,头就“哐当”一声磕掉了;还有的直接散架,零件散落一地。从这些表现中,大家对国产机器人的水平有了初步认知。而小鹏发布的这款机器人却如此逼真,与大众印象中的国产机器人形成巨大反差,网友们提出质疑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期车圈的一系列事件,也让网友们变得异常敏感。北京现代新车发布会上,不仅推出了自家新车,还大胆揭露了车圈营销的四大乱象:“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大字吸睛,小字免责”“饥饿营销,订单注水”“不抢就没,周榜内卷”。北京现代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友商的直接“开炮”。尤其是近期某网红车企老板口碑翻转,网友们对他开启了各种调侃和编排,指责其外观抄袭、靠营销卖车,车辆一出事老板就消失不见。网友们被过度营销“伤”得太深,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本能反应不再是相信,而是质疑;不是接受,而是拒绝。

郜铖:小鹏机器人引质疑,这就是国产科技的“信任困局”?-有驾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塔西佗陷阱。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当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它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人们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而且话说得越真诚,好事做得越热情,人们越觉得虚假。就像“狼来了”的故事,第一次说谎大家信了,第二次又信了,可第三次,即便说的是真话,也没人会再相信。

那些撒谎的人,其实是在赌。他们赌对方的智商不够,听不出其中的漏洞;赌对方的感情够深,可以原谅他们的欺骗。可这世上,谁傻呢?最可笑的是,有些人明明知道真相,却还在继续表演。要知道,人的信任就像织毛衣,建立时需要一针一线,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破坏信任,只需找到线头,轻轻一拉,就全散了。

这种信任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一小部分人通过投机取巧先获得利益,却不用付出代价,那么其他人也会纷纷放弃原则,选择投机取巧。到那时,人人都想走捷径,不再相信公理,彼此之间充满怀疑,相互提防,人人自危。这将大大降低社会的运转效率,阻碍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年轻时读《三十六计》,觉得里面的计谋精妙绝伦。可长大后才发现,其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不讲信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像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美人计等等,毫无契约精神可言。虽然这些计谋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胜利,但造成的后果却是人们越来越没有下限。在如今以信用货币为基础的商业社会里,金钱的本质是信用,信用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没有信用,我们将寸步难行。要赢得别人的信任,我们必须兑现承诺,并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守护这份信用。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和繁荣,科技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