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最近的新能源汽车圈,谁还淡定得了啊。
先说华为,最近跟各大车企搭伙玩得可热闹了,你看“界”字家族都快开成一条街了——百万级的尊界,一开售就定单炸裂,尚界刚露脸也已经吸粉无数,主打就是一个高性价比吸引眼球。
舆论场上一天一爆点,谁还记得问界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
叠甲卖萌也好,卖力研发也罢,赛力斯(原来还叫东风小康呢)靠跟华为“组CP”,跑了一把营收神话路,三年多从200多亿到1400亿,堪比小说主角升级开挂。
但话说回来,所有故事总有反转。
这不,最新的半年财报刚刚出炉,营收拐了个弯,打了个小滑。
一下子给人整懵圈了:怎么,华为这金手指也会失灵?
还有更蹊跷的,这头说业绩缩水,那头净利润暴增,连毛利率都把特斯拉和比亚迪比下去了,是不是玄学?
来,别眨眼,我们一点点翻开这些隐藏的门道。
首先来看数据,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营收624.02亿,同比微降4.06%。
咋一听有点低气压,可你再一瞧,归母净利润29.41亿,同比暴涨81%。
合着卖的没原来多,挣的钱反而翻倍!
大伙懵了,这到底啥路数?
其实很简单,产品结构换了——以前也卖平价稀松产品,现在卖啥?M9啊,M8啊,主打高端市场,单价冲到40多万,天花板级别。
毛利率飙到28.93%,比特斯拉和比亚迪都高,爽歪歪。
主力车型价格一路猛涨,销量份额逆袭,不靠“价换量”这老套路,人家就是“量换价”走精品路线,用冷笑话说就是,“少而精,精则贵”。
问题来了,赛力斯能不能像比亚迪和特斯拉那样,靠低价搞量?
想啥呢。
跟华为合作,玩法压根不是一个思路。
为了避免各界自相残杀,基本锁死了价格,明里暗里都约法三章,控价协议肯定摆着。
不过跟奇瑞、上汽那些“玩票”不太一样,人家别的界品牌更多是增收点心,最主要营收还是自家独立盘,而赛力斯干脆all in,咬死问界一条线。
公司魂都托付出去了,局中人想折腾也只能在“华为规则”圈里打转,再多心气都拗不过主咖主意。
本以为天生注定陪跑,其实华为对这位小弟也不算亏待。
40万、50万元级别的区间,论配置和产品亮点,真不虚,市面上能正面硬刚的没几个,用户口碑和数据表现给力得很。
看上半年销量,问界交付14.7万辆,这相当于公司总销量的八成往上,其他赛力斯自有车型完全打酱油。
单看M9,单车型半年就卖出6.2万辆,同级别市面销冠;M8也3.5万辆,直接把同价位的对手撂下。
六月新高,单月交付破纪录,4.4万辆,行业里有几个能这么硬气?
这架势,单从市场反应讲,不得不服华为和赛力斯的“组合拳”。
事情到这好像还算风景独好,实际上暗流汹涌。
说是“甜蜜的负债”,一点都没夸张。
仔细一扒财报,不光营收掉头,合同负债还暴涨。
2024年42.69亿起跳到2025年51.96亿,全是预收的定金。
收入没进账呢,钱却已经比去年多了不少。
“还没发货别算业绩”,这财务准则谁都懂,货一交完马上转化成钱。
这些合同负债,就像埋下一颗颗种子,啥时候开花结果,只待销售一激活,就变营收。
看着眼熟吧,类似很多实力企业钱袋子先鼓起来,后面才数票子。
有趣的是,虽然表面上看,全盘跟着华为“打工”就得了,可赛力斯其实一点没少琢磨自己那点“小九九”。
手头赚了钱,第一件事不是喝酒吃肉,也不是去海外买买买,直接猛砸研发,拼命招技术人才。
2025年研发人员数飙到6984人,增速比营收还快,光半年研发投入就花了51.98亿,比去年多一倍还多。
占公司总员工比例飙到36%,这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的小打小闹。
再看授权专利,涨了近两成。
这阵仗,想的就是以后两条腿走路。
借着华为东风长肌肉,把公司技术壁垒、产品创新一点点堆上去,彻底把命运掌握自己手里。
现在千亿级营收只算小目标,那日后呢?恐怕不光是问界这条线,人家野心早就飞出去了。
不过命运转折总爱来得猝不及防。
这不,一边自己苦练内功,一边还没来得及炫耀,竞争已经杀到家门口。
很多人怕小米等新面孔搞突袭,其实最危险的,恰恰是身边人——“自己人”。
问界最大对手,不是隔壁卷价格的,反而是自家“兄弟”各界,还有分分钟变脸的华为本体。
咋回事?
大家还记得米家生态链公司吧,往年谁不是靠雷军爸爸外溢资源搞营收,结果壮大到一定程度,各奔东西。
赛力斯和华为这种关系,不排除走到某天分道扬镳。
毕竟现在华为技术下嫁路子越开越大,智驾三电座舱一条线,不止赛力斯有特供,奇瑞、上汽全家桶都能吃上一口。
赛力斯现在只掌握一点皮毛,车身设计啥的还凑合,关键技术全捏在人家手里。
而华为完全有能力技术开放给更多“界”,问界的独特性慢慢就淡了。
举个栗子,2025年乾崑ADS 3.0不用私藏一下子分给深蓝S09、享界等,用户立马向别家流,对问界销量杀伤力可想而知。
这阵竞争不光卖点重叠,连受众高度一致。
别人做SUV和轿车,按理说客群不该抢,但华为牌子面前,用户买单完全不问动机,跨车型选车都要去抄作业,直接让问界“亲兄弟明算账”。
尤其享界一出,问界本来吸铁的客户跟着“降维打击”,蛋糕被切走一大块。
像问界M9,靠“千万元级SUV”的口碑吃饭,真等到腾势N9这种搭装华为顶级智驾的高配选手杀进来,问界这牌面还能撑几年?
高端溢价被稀释,老用户捞不到好处,潜在客户说不定都流失掉。
回到开头的问题,这局面,是华为造车基因失灵了吗?
其实不然,归根到底,是商业合作的顶流难题。
抱大腿总有被反噬的一天,所有的星光到头来都是反射的,只有强壮“自我”,公司才稳。
赛力斯眼下“押宝”模式没法转身,但人家明面上跟咱爸华为亲,暗地猛练功,这种平衡术,能走多远,很考验团队定力和谋略。
对整个行业而言,这也是一次教科书式的范例:生态圈越做越大,强者越强,外面没敌人,敌人往往就在自家门口,左手挑战右手、创新和冲突并存。
也许将来问界和新晋界们斗到白热化,一切都只是华为大棋局中的一次内卷升级。
咱也不敢乱下结论,不过有一点还是得说,想玩成“独角兽”,光抱大腿不行,合纵连横之下,关键还是得把属于自己的核心抓牢,最终活下来的,都是靠自我进化卷出来的那波人。
时代变了,想靠一次天降英雄变身巨擘,再坐享其成,怕是不灵了。
这一盘棋,赢家终究是那些永远在路上、自己不躺平的企业。
那你觉得,赛力斯和华为的生态博弈,最后谁才会笑到最后?
欢迎评论区开杠,别光围观,咱一起聊聊看——你站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