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受到关注。在众多品牌中,比亚迪凭借销量和技术优势稳居前列。热搜之外,一家低调的老牌车企正在悄悄改变中国汽车的全球形象这就是奇瑞。
2024年5月,奇瑞单月出口量首次超过10万辆,累计出口已突破114万辆,成为国内整车出口的领头羊。虽然它没有花哨的智能座舱,也没有频频亮相科技展,但却一直用传统方式深耕海外。年销量达到260万辆,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22年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奇瑞靠的是踏实做事、稳步扩张,把生意做到了全球各地。
很多人还停留在奇瑞“QQ小车”的记忆里,觉得它技术一般、品牌不够时尚。实际上,这家企业最早意识到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真正的增长空间在国外。当大多数企业还在国内市场厮杀时,奇瑞早已走上了海外拓展的道路。
从2001年开始,奇瑞就把汽车卖到了中东和俄罗斯。到2003年,它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最大的出口商。二十年来,不论国内市场如何变化,奇瑞始终坚持把出口当主业。它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网络,针对当地情况调整产品配置和售后,甚至在不同国家投资建厂,从头搭建本地产业链。
在中东、南美和东欧等地,奇瑞深耕多年,打下了坚实基础。与其花巨资做广告,奇瑞更愿意用十年时间完善渠道、建立维修网、提前备好零部件。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出海热潮,它没有盲目跟风,而是一方面守住燃油车市场,另一方面稳步推进新能源产品。
正是因为布局早、步伐稳,奇瑞才有了今天的出口成绩。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将突破700万辆,奇瑞和比亚迪合计占据了三分之一还多。两个企业引领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比亚迪专注新能源,主攻国内市场;奇瑞则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双线并行的策略,稳步开拓海外。
出口最大的挑战不是卖出去,而是如何在海外持续提供服务、建立品牌信任。奇瑞在俄罗斯、巴西、埃及和印尼等地投资建厂,改为本地组装和服务,不依赖海运,节约了物流成本,还能避开关税,增加当地工作岗位,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2024年,奇瑞又启动了与西班牙EV Motors的合资工厂计划,成为首家在欧洲设立整车工厂的中国自主品牌。欧洲是汽车强国集中的地方,能在那里生根,说明奇瑞真的把自己放在了全球舞台。
除了建厂,奇瑞还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搭建了自己的零部件中心和物流体系。与很多企业只做一锤子买卖不同,奇瑞更重视后续服务和持续经营,这也是它能够稳定增长的核心原因。
2024年,奇瑞全集团销量达到260万辆,营收超过4800亿元。与2021年相比,销量几乎翻了三倍,营收也增加了一倍。但奇瑞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在中东、非洲、南美的市场份额还在持续增长,新能源车也逐步推向欧洲和澳洲等更高标准的市场。2025年,奇瑞定下了300万辆年销量目标,出口比重还会继续提升。
奇瑞的新能源业务正加速发展。2024年,新能源车型销量突破5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30%。随着iCAR、OMODA EV等新车陆续上市,预计未来两年销量还会有大幅提升。
放眼全球汽车行业,“新能源+本地化制造”成了新趋势。奇瑞既有制造经验,也有海外渠道和丰富的产品线,已经具备从“出口企业”转型为“全球品牌”的基础。相比德系和日系几十年的全球布局,奇瑞刚刚迈出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最近几年,“中国车出海”变成了热门话题。但很多讨论只关注技术,比如谁的电池更好、芯片更强。奇瑞的故事说明,开拓海外市场不是靠噱头,而是靠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稳定的推进。它用扎实的渠道和可靠的产品赢得客户,而不是靠政策补贴。
当比亚迪靠新能源取得领先时,奇瑞则用稳健的产品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打开了另一条路。这种互补的发展格局,才是真正推动中国汽车走向全球的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