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

一晃二十年,尹同跃头发都白了。说起奇瑞这一路子,真是走得够长也够曲折。最近厂里又被补贴申报的事推上风口浪尖,还惊动了国外那边的人。我那天在车友群里看到,有人调侃说:“老尹心脏怕是得练大点。”其实这回官方反应倒挺快,也就他们家第一个出来正儿八经写回应,但赶上IPO冲刺阶段,这种节外生枝的事儿确实让不少业内人捏把汗。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2月底的时候,奇瑞把招股书递到港交所去了。按照规定,6个月内必须搞定上市流程,不然财务数据又得更新一遍重新来过。这么算下来,现在离最后期限也就剩一个多月,可谓分秒必争。我有个朋友前阵子刚进了合肥总部,说现在办公室气氛比高考还紧张——谁敢摸鱼啊。

讲业绩的话,今年上半年奇瑞卖出去126万辆车,在国内跟长安、吉利、一汽这些“第二梯队”掰手腕没啥问题。有意思的是,这半年他们只用了5个月销量就破百万,我记得以前这个数字怎么着也要等到下半年才见得到。而且全球用户眼看着快1700万了,出口累计突破500万辆,上半年新能源卖出35.9万辆,比去年差不多翻了一番。但话说回来,他们自己定的小目标可是“增速要比行业再高10-20个百分点”,目前来看还差点火候。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去年我去修车店换空调滤芯时碰到个老司机,他聊起来,说2023年开始每月销量从10万涨到了20万,到2024年想往30万冲,却卡在29.85万辆那个坎。今年呢,又回落到20多万徘徊,上个月最好成绩23.36万辆。“30万的瓶颈不是闹着玩的,”师傅叼着烟感慨,“关键还是产品线和市场结构。”

再看看新能源这一块,其实增长很猛,但绝对数量并不大。我表弟买iCAR就是图新鲜,可他吐槽续航虚标、冬天掉电快,每次开群都有人抱怨APP连不上蓝牙钥匙。今年智界更惨,从4月份开始三连跌:四月还有近五千辆,到六月直接腰斩成两千四百多台。这速度让人怀疑是不是生产线出问题了。不过销售私底下讲,其实主要还是定位和宣传没跟上,加之问界那边火力全开,一对比显得更拉胯些。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有趣的是,同样挂鸿蒙智行牌子的问界,一个月能交付四五万辆;而智界呢?整个上半年的量还追不上问界一个月。小区楼下有位邻居,本来想订智界,看完配置单后直摇头:“这价钱,不如加点预算买别家。”华为光环好像真没罩住它。

前几天朋友圈刷屏的风云A9L发布会直播事故,把智界产品总监都逼出来道歉收场。这种操作让我想起某次维修站技师装错零件,还理直气壮地怪客户没说明白……五月份蓝牙钥匙“双标”事件也是群里热议焦点,有老车主甚至直接退群表示寒心。而六月份全系补贴两万元的信息一放出来,新老用户纷纷炸锅,好多人觉得被背刺(不过后来官微悄悄删掉消息)。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品牌形象受影响是肯定的,就像修理厂老板常念叨:“做生意不能太作妖,不然黄玫瑰来了也救不了你。”据传董事长内部会上总结经验时提过一句,“听华为基本顺利,不听就容易踩坑”。但方向归方向,执行层面出了岔子,那可不是一句话能糊弄过去的。本月中旬新LOGO曝光,还有双子星车型亮相工信部网站,也许能带来转机吧——至少销售们这么盼望着。

星途这个高端品牌,今年6月份终于破了一次单月1.2万辆的大关,上半年累计六万多台,同比增长15%。不过细抠数据发现,各渠道统计竟然差了一万多辆,我拿给隔壁做财务分析的小李看,他咂舌半天,说这种账目混乱搁资本市场肯定挨喷。不过捷途表现不错,都快三十万台,同比涨幅三成以上;iCAR则因为主打年轻化,小众但增速最快。有意思的是,这几个品牌六月集体刷新今年新高,把集团整体数据狠狠拉了一把。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总之大家伙微信群红包抢不停,都沾喜气似的。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出口方面,现在中国汽车圈没人敢小瞧奇瑞。他们去年全年首次突破百万辆出口纪录,今年光上半年已经送出去55万辆,占总销量接近44%。其中最畅销的一批车型,比如某款SUV,据海外留学生反馈,在俄罗斯和南美路况复杂地段表现不错,就是原厂轮胎偏硬,经常跑烂路容易鼓包,需要提前备胎。在国际市场混迹多年后,如今120多个国家都有他们身影。海外用户数刚过500万人关口,所以港股上市对于拓展国际融资窗口简直太重要——这是我从负责海外业务的大堂经理嘴里套来的,她语速飞快,一副恨不得马上挂牌敲钟模样。

7月份公司宣布进行一次大刀阔斧整合,新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各自盯准不同细分市场。据销售主任透露,高端由星途扛旗,中低端燃油和混动归艾虎抓手,而QQ系列则专攻A0/A00级纯电领域,对标那些网红小型电动车。另外还有iCAR、捷途以及智能化中心独立运营,全方位覆盖不同消费需求。据说研发部门已彻夜加班数周,为智能座舱升级赶进度。有工程师私信吐槽,中控系统偶尔死机,让员崩溃,只能靠断电重启临时解决——这些幕后故事普通消费者哪知晓?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养护方面,小毛病其实不少。一位安徽本地老司机告诉我,他家的旧款SUV每逢梅雨季节后备箱渗水,两年前找售后免费换密封条,现在据说改良版好了很多。还有QC工程师爆料部分早期批次存在刹车异响问题,不过后来通过OTA远程升级软件解决(也有人嫌麻烦干脆去外面换副刹车片)。

至于风云系列,当初就是靠它打开局面的,如今焕新之后还能不能再造神话?等实际用起来才知道呗。我表哥打趣道,如果以后新能源保值率别那么吓人,再配齐冷门配置比如通风座椅+流媒体内后视镜,那体验感估计会提升不少。他家孩子坐副驾喜欢玩氛围灯颜色切换功能,每次夜间行驶都要按个遍,被媳妇骂浪费电……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至于未来嘛,公司上下现在憋足劲准备IPO,有员工笑称最近食堂饭菜变花哨,是不是为了给资本方留下好印象没人敢保证。但不管怎样,大环境摆在那里,该走的新路、新模式只能硬顶着往前闯。“我们骨子里的狠劲儿,还真不输别人!”尹董在论坛上的幽默发言让很多基层员工挺感动,他们私底下喊他“尹老”,希望这回真能圆梦成功,让国产自主品牌迎来新的舞台吧!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新能源短板与品牌重组背后的那些事-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