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真是让人火大,蔚来亏了超千亿,这不就又给自己挖了个坑嘛,关键还指望着靠战略扭转局面?你不知道就算他们再怎么努力,背后的资本链条都快断裂了么?我查了点资料,路透社去年报道,蔚来2022年全年亏损达到了1090亿元人民币,连续亏损已经成了常态,资本市场对它的信心也在逐步“打折”,资金紧张成为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
你再看长城魏总这么一说,汽车行业步恒大后尘,这话不能不让人心里发毛。恒大折戟的惨痛教训,恰恰告诉我们,这行业的现金流才是真命门。你那些所谓的创新,换电池、自动驾驶,是不是光靠资本堆出来的泡泡?市场需求、盈利模式在哪?我还真没看到几个能真正“活”下来的例子。特别是国内?习惯了买车图面子,觉得自动驾驶是可实际操作远远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更奇怪的是,他讲的那些“未来走向”,你看得出勉强还算合理,但问题在于资本已经跟不上了。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总量突破了680万辆,增长速度虽快,但很多厂商都在亏钱,甚至还是补贴发放的状态。行业报告指出,纯电动车的利润率普遍低于传统燃油车,很多品牌靠补贴撑场面,盈利周期根本没有定数。你说未来自动驾驶普及,技术成熟,但实现成本呢?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数十亿美元,苹果、谷歌等巨头都在玩这套东西,是真的要用技术和资金“拼命”。
你还资本市场对蔚来的态度其实也在变化。去年,蔚来股价经历了大幅波动,一度从高点掉到谷底。投资人越来越理性,资金不是那么好骗了。自去年开始,资本开始收紧,融资变得困难。这就像一个循坏,一旦融资链断裂,之后的退路就少了好多。长城魏总的话说得对,汽车产业的“泡沫”可能比预想中还要快破。
而且,别忘了国外的竞争压力。特斯拉、比亚迪都在拼杀,技术落后就只能等死。尤其是比亚迪,今年在海外市场猛攻,几乎把成本压得比蔚来低一大截。而且市场皮肤古怪,消费者眯着眼睛,只看价格和实用性。你说你再花一百亿在自动驾驶上,也不一定能扭转乾坤。
我看,未来很大可能就是几家强者再拉大差距,其他的小品牌就等着被合并、被吞并或者自生自灭。现在的情况下,一线城市还能撑着,毕竟豪车、换电站都能吸引点买家,二线三线就没那么容易了。市场容量早就变成“内卷”战场,谁都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巨亏的风险。
你说,搞汽车还能不亏成“血海”吗?资本烧了一次,又烧了一次,能不能熬到真有一天技术成熟、盈利模式稳定的那天?现在看起来,这问题比开车还难。你觉得呢?难不难,才不是资本嚯嚯一拽就能扭转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