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过半,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这半年可能就是柴米油盐,上班下班。
但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来说,这半年可真是上演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戏。
最近出炉的上半年各大车企销量排行榜,就像一份期中考试成绩单,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时代真的变了,我们买车的观念,可能也得跟着变一变了。
以前咱们买车,总是在几个合资品牌里挑来挑去,比的是发动机、变速箱,现在呢?
很多人张口就问:续航多少?
充电快不快?
有没有大屏幕?
这场由电能驱动的变革,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未来趋势,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
咱们先来看看榜单上最耀眼的那个名字——比亚迪。
上半年,比亚迪一家就卖出了214万辆车,同比增长了三成还多。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平均下来,每天全国都有超过一万一千个家庭,开上了比亚迪的新车。
这个成绩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比亚迪十几年如一日埋头搞技术换来的。
当别的厂家还在研究怎么把发动机做得更省油时,比亚迪已经把刀片电池、DM-i混动这些核心技术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这就好比打牌,人家手里全是王炸,你想不赢都难。
更厉害的是,比亚迪不光在国内卖得好,在国外也火得一塌糊涂,海外销量猛增了132%。
这说明,咱们中国的汽车,已经不只是在国内自己玩了,而是正儿八经地开始向全世界输出技术和品牌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比亚迪不就是卖些十几万的家用车吗?
那你就想得太简单了。
比亚迪现在玩的是“全家桶”战略,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从低到高,总有一款适合你。
想买经济实惠的家用车,有秦、宋、海豚这些“王朝”和“海洋”系列的爆款,满大街都是;预算高一点,想追求点品质和档次,有腾势这个品牌,像腾势D9这款MPV,直接就抢了很多过去买别克GL8或者丰田赛那的客户;如果你是个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喜欢出去野,那方程豹这个新品牌正好对你胃口;要是还不满足,想体验一下顶级的黑科技,那还有仰望。
仰望这个品牌虽然卖得不多,价格也高,但它存在的意义,就像是给比亚迪这个品牌立起了一面技术大旗,用原地掉头这些酷炫的功能告诉所有人:别再以为国产车只会模仿了,现在玩技术,我们是认真的。
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比亚迪年初定下的全年550万辆的目标,现在看来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排在第二名的,是咱们汽车界的“老大哥”上汽集团。
上半年卖了205万辆,和比亚迪的差距也就九万来辆,可以说咬得非常紧。
上汽的家底厚实,最大的亮点同样在海外。
上半年在国外卖了将近50万辆车,其中名爵这个品牌功不可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名爵原本是个英国的老牌子,后来被上汽收购了,现在经过咱们中国技术的改造,在欧洲、澳洲这些地方卖得特别好,成了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在国内,上汽旗下的五菱也依然给力,证明了不管市场怎么变,老百姓对于皮实耐用、价格实惠的代步车,需求永远都在。
不过,上汽这位老大哥也有自己的“幸福的烦恼”。
它的体量太大了,旗下的大众、通用这些合资品牌,曾经是利润的绝对主力,但现在面对国产新能源车的冲击,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
而上汽自己的新能源转型,总感觉步子迈得有点慢。
虽然也在努力推出像荣威、飞凡这些新能源品牌,但和比亚迪那种“下饺子”一样的上新速度比起来,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就好比一个武功深厚的老师傅,虽然内力雄厚,但面对一群拿着新式武器、不按套路出牌的年轻人,一时半会儿还真有点适应不过来。
再往后看,排在第三的一汽集团,上半年卖了157万辆,成绩单也不错。
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里面七成多的销量都来自于它旗下的合资品牌,比如一汽-大众、一汽-奥迪。
自家的红旗品牌虽然也在努力向上,但整个集团要想真正摆脱对“洋拐棍”的依赖,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
要说上半年势头最猛的,还得是吉利。
半年卖了141万辆,增长速度接近50%,可以说是异军突起。
吉利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看准了方向,转型转得非常果断。
前几年大家可能还觉得吉利的电动车没什么存在感,但自从“银河”系列一出来,局面立刻就不同了。
从银河L7到E8,产品一个接一个,设计又新潮,技术也跟得上,迅速就在新能源市场里撕开了一个口子,成了吉利新的增长引擎。
除了这些传统车企的变革,更有意思的是,赛道里还冲进来了几个“跨界选手”。
比如做手机的小米,一宣布造车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第一款车SU7一上市就成了爆款,销量增速达到了惊人的477%。
还有像小鹏汽车这样的新势力,也走出了去年的低谷,实现了强势反弹。
这些新玩家的玩法和传统车企完全不同,他们更懂年轻人,更擅长用互联网思维来打造产品,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功能玩得炉火纯青。
他们的出现,就像往平静的池塘里扔进了一条条活跃的鲶鱼,把整个市场的竞争都搅动了起来。
这边新能源市场打得热火朝天,另一边传统燃油车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特别是以前我们非常信赖的那些合资品牌,如今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丰田还算稳得住,靠着它多年的混动技术积累,还能保住一部分市场。
但本田和日产就比较惨了,销量一直在下滑,除了降价,似乎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吸引消费者。
整个高端燃油车市场更是重灾区,30万以上的车型销量跌了两成多。
这些客户去哪了?
大部分都被理想、问界这些主打“大空间、大沙发、大彩电”的增程式电动车给吸引走了。
老百姓一算账,发现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一辆空间更大、配置更高、用起来更省钱,还没有里程焦虑的车,那为什么还要去买传统的豪华燃油车呢?
消费者的选择是风向标,国家的政策则是催化剂。
2026年就要实施更严格的国七排放标准,这等于给剩下的燃油车下了最后的通牒。
各大车企为了清理库存,只能含泪打折,动辄优惠百分之十几二十。
这种局面下,像长安、吉利这些反应快的中国品牌,早就已经把研发重心从燃油车上挪开,全力投入到插电混动和纯电动技术上了。
可以说,2024年上半年的这份销量榜单,不仅仅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主动权已经从外资品牌转移到了我们中国品牌手中,而变革的方向,就是不可逆转的新能源化。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我们买车的选择更多了,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先进、体验更好的产品。
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