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高走!奇瑞上市首日市值锁定 1800 亿,募资将砸向新能源研发

高开高走!奇瑞上市首日市值锁定 1800 亿,募资将砸向新能源研发-有驾

9月25日上午9点30分,港交所交易大厅的电子屏上跳出一行绿色数字——奇瑞汽车开盘价34.2港元,较发行价飙升11.22%。人群中传来一阵低呼,这位辗转资本市场20年的“老将”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然而欢呼声未落,股价便如过山车般回落,收盘时涨幅收窄至3.8%,总市值定格在1841亿港元。这一刻,奇瑞的上市故事仿佛其发展轨迹的缩影:开局绚烂,征程却依然漫长。

此次IPO以每股30.75港元的价格发行3亿股,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最大规模的车企IPO。基石投资者名单中闪现着高瓴、地平线等机构的身影,它们合计认购了5.87亿美元股份。但光环之下,招股书透露的细节更值得玩味:募资净额中仅有35%用于新车型研发,25%投向智能化技术,而20%将用于海外扩张。这笔“弹药”的分配,直接映射出奇瑞的突围方向与软肋。

高开高走!奇瑞上市首日市值锁定 1800 亿,募资将砸向新能源研发-有驾

财务数据揭示出矛盾的现实。2022年至2024年,奇瑞营收从926亿元飙升至2699亿元,净利润却仅从58亿元增长至143亿元。同期毛利率从13.8%下滑至12.4%,远低于比亚迪的20.1%。2025年一季度燃油车收入占比仍高达69.7%,新能源业务虽增长232.7%,但58万辆的销量规模不足比亚迪的七分之一。当行业新能源渗透率逼近60%时,奇瑞仍深陷传统燃油车的护城河。

高端化之路更是布满荆棘。星途品牌8月销量同比下滑32.45%,旗舰车型星纪元ES月销量仅115台。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8月交付量1702辆,不足问界的二十分之一。一位车主抱怨星纪元ET车机卡顿、异响不断,不得不自费4999元升级芯片。这些细节暴露出奇瑞在高端市场面临的信任危机。

回望来路,奇瑞的IPO长跑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剧本。2004年首次尝试借壳上市失败,此后多次折戟沉沙。复杂的股权结构如同枷锁,直到2025年1月通过“股权下沉”改革才得以破解。这场历时21年的资本闯关,背后是尹同跃从技术工程师到掌舵者的蜕变,也是中国自主品牌从草根突围的缩影。

技术布局同样折射出战略摇摆。奇瑞曾高调宣布“瑶光2025”战略,整合雄狮科技与大卓智能成立智能化中心。但业内人士透露,其新推出的“猎鹰智驾”实为供应商方案包装而成。与轻舟智航、Momenta等多家技术公司合作,导致同级别产品性能参差不齐。这种“广撒网”模式,与比亚迪、吉利等对手的全栈自研形成鲜明对比。

海外市场是奇瑞最亮眼的名片。2024年出口114万辆汽车,连续22年稳居中国品牌出口榜首。但深究数据会发现,其海外单车均价仅8.8万元,不足吉利海外售价的一半。在巴西、中东等市场以性价比取胜的策略,能否支撑高端化愿景?当比亚迪海外销量增速达到132%时,奇瑞同期增速仅3.3%,暗示着全球化竞争的暗流涌动。

高开高走!奇瑞上市首日市值锁定 1800 亿,募资将砸向新能源研发-有驾

募资用途中,10%资金将用于芜湖工厂升级。这座起家于小草房的企业,始终将制造效率视为生命线。但生产线轰鸣声背后,是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低于同行的事实。2024年奇瑞研发费用率3.4%,而长安汽车为4.1%。当行业竞相布局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时,奇瑞的招股书仍强调“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词汇。

投资者最关心的或许是:1800亿市值究竟由什么支撑?是114万辆出口数据,还是22.4%的新能源占比?是5.3%的净利润率,还是87.7%的资产负债率?这些数字交织成的图景,远非“最大IPO”一词所能概括。

高开高走!奇瑞上市首日市值锁定 1800 亿,募资将砸向新能源研发-有驾

上市钟声余音未散,奇瑞已站上新起点。

高开高走!奇瑞上市首日市值锁定 1800 亿,募资将砸向新能源研发-有驾

资本市场的掌声能否转化为品牌溢价?

燃油车的利润奶牛还能供养转型多久?

这些问题,远比上市首日的股价波动更值得深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