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

“小米智驾这套系统的逻辑不对,真是搞得一团糟!”

最近,小米汽车的评价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前阵子因为一起高速撞毁事件遭到批评,没多久又有位车主直言不讳地表示小米的智驾系统糟糕透顶。

他的第一辆小米SU7被撞得报废,想着再买一辆,没想到却发现了小米汽车的致命问题,干脆就不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米频频出事,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花三十万却成了一场梦魇。

葛先生当时一眼看中了小米SU7Max,花了将近三十万把它拉回家,想着能享受点新鲜感,还有小米说的智能驾驶。

小米的老大在发布会上可是把这项技术夸得飞起,说是从头到尾的重大突破,能和国际顶尖的水平一较高下。

再加上激光雷达这些超高科技的硬件,谁听了不想心动一下呢?

葛先生也被这套“未来出行图景”吸引了,期待高科技能让开车轻松些,增添点乐趣。

可现实真是让人心痛,这一巴掌打得又快又重。去年底提车,算上时间也就二十多天而已。

今年1月11号的夜里,葛先生正开着他的爱车SU7Max,在湖北的一段高速路上,开启了“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式。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他回忆起,右前方一辆货车突然变道插了进来,那一瞬间他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真是紧急得不行。

葛先生无奈地看着,这个所谓的智能系统居然像个木头桩子一样,一点反应都没有。

广告里说得神乎其神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结果一点反应都没有,看得人真心无语。

连大家寄予厚望的激光雷达,偏偏在这个要命的时刻“打盹”了。

葛先生真是个老司机,感觉不对劲儿,立马就踩了刹车。

可车速真是快,惯性太大了,还是狠狠地撞上了货车的尾部。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更倒霉的是,刚撞上没多久,后面又来了一辆车,来不及反应,直接追尾了葛先生的车。

这一连串的追尾事故,让葛先生刚提没多久的新车直接送到了报废厂。

车前车后都伤得不成样子,称它为废铁可一点都没夸大。

幸好葛先生没受太大伤,可他老婆却撞得脑震荡,住院快十天了,后面还得慢慢调养。

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写得明明白白,葛先生在这起事故中没有责任,责任全在那辆变道的大货车和后面追尾的车上。

救命稻草为什么不会动呢?

钱倒是赔了,手里到手了将近三十万,经济损失勉强算是弥补过来了。

可葛先生心里的那根刺,反而越来越深。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他心里一直琢磨着一件事:“那AEB怎么就没反应呢?那些高科技传感器都跑哪儿去了?”

相比于车被报废,他更加想搞清楚这场车祸是怎么回事,这份坚持,实质上就是对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关心。

其实在这起大事发生之前,葛先生开着这辆SU7Max,智能驾驶就出现过几次让他心里不踏实的小状况。

他印象中,系统的逻辑有时很奇怪。就是在红绿灯路口,明明车是走直行道,结果它却在实线处往右边车道拐。

还有一次在高架桥的导流区,前面摆着警示锥,如果不是他反应快、立马接管,车子肯定会直接撞上去。

如今想来,这些“小问题”无疑让他的信任感更加下降。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葛先生心里憋着一口气,开始不停地拨打小米汽车全国客服的电话,只想弄个明白,关键时刻那智能系统究竟在干啥。

他按照客服的指示,授权小米去读取他的行车数据。

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除了客服机器人那句“我们正在处理”的话,干脆就没个响动。

AEB到底为啥没启动呢?这几个关键问题,小米压根就没给出详细的技术分析,更别提什么时候能给个明确的答复了。

直到媒体插手后,小米汽车的全国客服才勉强给了个比较有分量的解释。

客服人员先是详细介绍了一下AEB的功能,就是前方监测,危险时自动刹车,用来避免或减少碰撞伤害。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这套说辞,跟行内的说法也挺接近,听起来没啥问题。

“辅助”这两个字,意义非凡。

可是提到葛先生这起事故,客服的语气就变了。

他们特别强调,小米汽车现在的这些功能都只是“辅助”而已,开车的时候,驾驶员得时刻关注路况,随时准备亲自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责任还是主要在司机自己。

L2级辅助驾驶嘛,责任还是得由驾驶员来扛,这在行业规章里也是这么规定的。

那就是出于隐私和安全的考虑。事故车的数据可涉及很多机密信息,给葛先生看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客服表示,那辆车已经报废并过户了,现在不再是葛先生的了。调取数据可能会涉及到新车主或者其他人的隐私问题。

葛先生听到这话直摇头,他表示自己根本接受不了,事情得继续和小米纠缠。

他想搞清楚,在撞车的瞬间,他的车是不是看到了前面的货车,有没有意识到危险,是否尝试过做点什么。

对用户而言,信任是对一个产品最基本的要求。

在葛先生看来,小米这次所谓的“辅助功能”和“隐私保护”,更像是在找借口,推卸责任。

葛先生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如今智能驾驶技术的华丽宣传与用户真实期望之间的那道鸿沟。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车报废后,司机再次购买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从特斯拉到理想、问界,再到新来的小米,各家都把智能驾驶当成了卖点。

“城市领航”、“智驾全覆盖”,这听起来真不错,感觉方向盘随时能扔了,马上就能享受躺平开车的美好生活了。

可是,问题来了,我们真的能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这些还在不断升级的系统吗?

咱们不是说智能驾驶有什么不好,这项技术能让驾驶变得更轻松,关键时刻还真能给你点帮助,潜力确实不小。

不过啊,想从“有潜力”变成“真的靠谱”,这可得一步一步来。

在这之前,整个行业可能真的需要少点吹嘘,多点对技术底线的敬畏,把用户的安全放在心头。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