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最近整了个新活儿,说实话,这个活儿属于那种你看懂了会沉默,看不懂会觉得“666”的典中典操作。他们搞了个911 Turbo Touring敞篷版,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台性能已经捅破天花板、强到没朋友的Turbo S,硬生生把身上最扎眼的那个大尾翼给拔了。
这操作叫什么?这叫不装了,摊牌了,但是是反向摊牌。别人是“我其实很牛逼”,保时捷是“我假装自己不那么牛逼,但你要是看不出我牛逼,那是你的问题”。
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凡尔赛,一种属于富人阶层的“压缩毛巾”式社交。一台701马力的敞篷车,零百加速2.5秒,你跟我说它的核心理念是“隐形/低调”?太阳听了都要一个趔趄。这玩意儿低调吗?这根本不是低调,这是在钓鱼。钓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懂车的,能在车流中一眼认出“卧槽这台911怎么没尾翼”的同类。这是一种加密通话,内容是:“你看,我牛逼到已经不需要用尾翼来证明我牛逼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越来越理解这种心态。这就好比你年轻时喜欢把LOGO穿在胸口,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你穿的是什么牌子。但到了某个阶段,你会开始买那些设计极简、LOGO藏在领口内侧的衣服,但价格反而更贵。核心不是为了低调,而是为了让“对的人”知道你的低调有多昂贵。保时捷现在就是悟了,开窍了,它开始卖这种“昂贵的低调”了。
他们把那个标志性的大尾翼换成了一个可升降的后扰流板,一个会伸缩的羞耻板,仿佛在说:“不好意思,我快起来自己都怕,所以得有个东西按住我”。甚至连车身侧面的进气口都可能给你抹平。这一系列操作,就是在给一个穿着西装的超级赛亚人,戴上一副金丝眼镜,让他看起来更像个文质彬彬的教授。但问题是,哪个教授一拳能打穿地球?
这车的动力系统,更是重量级。T-Hybrid,听着就很玄学,双电动涡轮增压的3.6升六缸发动机,加上变速箱里的电机,总共701马力。701马力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开着它去买菜,可能还没想好晚上吃什么,车已经替你决定先冲出这个街区了。2.5秒破百,四分之一英里10.5秒。这他妈的合理吗?!在绝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上,这个加速能力堪比“任意门”,从一个红绿灯到下一个红绿灯,中间的过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性能,对于99.9%的驾驶场景来说,都是一种疯狂的浪费。但富人的世界里,浪费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他们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数字,一个可以摁在桌子上,让朋友沉默的数字。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把这台车开到极限,但他们必须拥有这个极限。因为拥有,就是胜利。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保时捷的工程师和市场部的人,可能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星球开会。一个在研究如何把火箭塞进车里,一个在研究怎么给这个火箭贴上“佛系”的标签。
而且保时捷非常鸡贼地给它冠上了“Touring”的名号,这个词源自1973年的一个老前辈。这就属于品牌玄学里的“引经据典”了。通过把一个新产品和一个传奇历史捆绑,瞬间就让这台车的价格变得理所当然,甚至还带上了一丝情怀的光环。会买这台车的信徒,买的根本不是那701马力,买的就是“Touring”这两个字,以及这两个字背后那个“爷是骨灰级玩家”的身份认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讲真,这和特斯拉的逻辑有异曲同工之妙。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内饰、做工、公差,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同样,会买这台911 Turbo Touring的人,你跟他聊什么性价比,他只会觉得你吵闹。因为对他来说,这台车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证明他已经超越了需要讨论性价比的阶段。
当下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国内,已经卷成了一片黑暗森林。大家都在掀桌子,我活不了你也别想好过。各种价格战、配置战打得天昏地暗,恨不得把沙发冰箱都塞进车里。但在那个金字塔的顶端,保时捷在玩一种更高级的游戏。它不参与低维度的打斗,它直接定义什么是“高级”,什么是“品味”。当别人还在卷“有没有”的时候,它开始卷“敢不敢不要”。敢不敢不要尾翼?敢不敢不要进气口?这种“少即是多”的玩法,才是最顶级的收割方式。
所以,这辆车的目标用户到底是谁?答案很简单:就是那些已经有了一台带大尾翼的Turbo S,但又觉得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有点太高调的人。你看,逻辑这不就闭环了吗?就很完美。他们买的不是交通工具,是一种选择权,一种“既能、也能”的从容。至于那个高达200多万人民币的起售价?那不是价格,那是门槛,是区分信徒和凡人的第一道结界。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在保时捷的世界里,你付钱,就让你成仙。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