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最近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刚刚造出了一台气势十足的硬派越野车,外形方正得像城墙,参数梦想得堪比科幻小说。一切都准备妥当,唯一卡壳在:名字还没定。红旗索性发动全国网友起名,还承诺选中者直接送车一辆。此消息一出,网络各路英雄立刻摩拳擦掌。你以为这就是“互联网造车”新高度?其实只是车企的老套路,在互联网时代多了点流量思维罢了。
咱们看看这台新车到底有多“硬核”。外观嘛,标准方盒子,菱角分明,一副“谁来都不怕”的架势。设计师脑洞也不小,前格栅竟然借鉴中国古建的榫卯结构,车灯玩起“外方内圆”,硬生生把“天圆地方”的哲学塞进了车壳子里。这车往路上一杵,至少五米三,轮眉能插下22寸大轮子,车顶驮着行李架还带爬梯,后胎像马尾一甩,连门都是侧开的。如此讲究,开上路,不认识的都得侧目:这是在越野,还是在致敬“国风”?
当然,表面风光不算什么,动力才是真家伙。四电机一字排开,轮子上的扭矩直接拉满到18500牛·米,零百加速仅需4秒多。这性能,跑车看了都要直呼“大哥”。纯电续航宣称能到780公里,还能涉水1.2米,爬75度大坡。非承载式车身,三把差速锁,纸面数据吹上天,看参数谁都得竖个大拇指。作为一台增程式混动车,发动机专心做发电,驱动力统统交给电机,既避免了电车的“里程焦虑”,又声称环保节能,可谓左右逢源。
可红旗高兴,玩家却未必买账。传统越野爱好者皱着眉——“那电机的嗡嗡声,和那野蛮粗粝的发动机轰鸣,怎么比?越野讲情怀,四电机能替代吗?”走进车内,豪华得一塌糊涂:麂皮座椅,氛围灯变着花样,253色溜溜转,一边是“公路头等舱”,一边又偏要用铆钉装饰“装硬汉”。“真皮沾泥巴,舍得用来下场?豪华越野的悖论,就在于此。”
再看价格,各方估算从40万到70万不等,顶配直冲百万大关,直接对标奔驰大G、路虎卫士。有网友斜着眼:“红旗第一回搞越野,这价码敢这么喊,真有人买账吗?”毕竟,品牌积淀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想要一口吃成胖子,得先想想肠胃承不承受得住。
再聊起名这事儿,不得不说中国人给东西起名字,从来兼具诗意与实用。如今网友脑洞大开,山河系列“昆仑”、“太行”、“山海”,神话组“应龙”、“蚩尤”、“霸王”等等,甚至还有“擎野”、“铁骑”、“天行者”、“磐石”等兼顾国际传播的英文音译。红旗官方显然倾心于“昆仑”——既有东方神韵,发音又足够有力,出口直接拿“Kunlun”顶上。但最终谁能中榜,还得看一次网络流量的民主实验,看品牌愿意朝哪条路上下注。
说到底,这车对红旗而言,远不止一台越野。此前红旗SUV都是偏城市风格,这回一头扎进硬派越野,是顶风翻山,又何尝不是手握技术与定位,欲再塑品牌形象。难点也在于此:一方面,得让老派越野玩家相信电机不是“假把式”;另一方面,还得让那些愿意花百万买车的“大佬们”觉得物有所值。而命名,不过是漂亮的开场白。车最终能不能俘获人心,不是取决于名字文化多深厚,而是那些真会开着它跑进戈壁、翻越泥泞的人,愿不愿为它埋单。不论叫“昆仑”还是“霸王”,市场永远只认看得见的实力。
期待红旗的这步棋会走成什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自然也顺便为取名大赛添上一份热闹。车企借势宣传,网友玩票捧场,越野圈被搅进新流派。归根结底,产品真过硬,比起名字奇不奇,才是决胜高原的那一枪。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