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真要凉了?别急,先看看这3点!

最近,汽车圈里的一件大事,在咱们老百姓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布了一份关于未来汽车油耗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里的几项新规定,可以说是给整个燃油车市场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让很多人心里都开始犯嘀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开了这么多年的燃油车,真的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未来的车到底该怎么选?

燃油车真要凉了?别急,先看看这3点!-有驾

别着急,这事儿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钱袋子和出行方式,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大白话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好好地聊清楚。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份文件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震动。

简单来说,这份名为《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六阶段标准的草案,给未来的新车设定了一个极其严格的油耗门槛。

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从2026年1月1日起,我们市面上销售的,重量在1吨到2.5吨之间的新车,它的综合油耗,按照WLTC标准来算,不能超过百公里3.3升。

第二,对于那些车重超过2.5吨的大家伙,比如一些大型SUV或者MPV,油耗上限是百公里4.7升。

可能很多人对“WLTC标准”和“3.3升”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我们来把它翻译一下。

这个“WLTC”全称是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程序,它比我们以前常听说的NEDC油耗标准要严格得多。

以前的测试更像是在实验室里跑,路况平稳,得出的油耗数据往往偏低,大家总觉得跟自己实际开起来差得远。

而WLTC模拟了城市拥堵、郊区、高速等多种真实驾驶场景,测试出来的油耗数据,更接近我们日常开车的真实水平,通常会比老的标准高出15%到20%。

所以,这个标准本身就已经很“实在”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那个“3.3升”的目标。

这是什么概念呢?

燃油车真要凉了?别急,先看看这3点!-有驾

我们拿现在市面上最畅销的几款家用车做个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以省油著称的日产轩逸,它的WLTC综合油耗大约是百公里5.94升;常年霸占销量榜的大众朗逸,油耗也在6升左右;而广受欢迎的国产SUV哈弗H6,1.5T版本的油耗更是超过了7.5升。

您看,这些已经是市面上技术非常成熟、大家公认比较省油的纯燃油车了,它们距离3.3升的及格线,差了将近一半。

想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让发动机技术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把油耗直接砍半,对于任何一家以传统内燃机为核心技术的车企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当这个规定一出来,说燃油车市场面临巨大挑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面对这样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墙”,汽车市场上的各个玩家,表情自然是各不相同。

最先感到压力的,无疑是那些长期依赖传统燃油车技术的合资品牌。

过去几十年,它们凭借着成熟可靠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现在,游戏规则变了,考试的题目都换了,它们最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在新规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它们来说,两年时间,别说从零研发一款全新的、能满足如此苛刻油耗标准的发动机,就连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时间都非常紧张。

然而,有人愁就有人喜。

我们国内的一些汽车品牌,特别是那些早早就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企业,面对这个新规就显得从容许多。

比如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它的DM-i技术核心思想就是“多用电、少用油”。

燃油车真要凉了?别急,先看看这3点!-有驾

在大部分日常通勤中,车辆可以纯电行驶,只有在长途或者急加速时,发动机才会介入。

按照WLTC的计算方式,因为有很长的纯电续航里程参与平均,所以计算出来的综合油耗可以做得很低。

像比亚迪秦PLUS DM-i,官方公布的亏电油耗也就在百公里3.8升左右,虽然距离3.3升还有一点差距,但通过技术优化,比如增加电池容量、提高电机效率,达标的路径是清晰可见的。

还有像理想汽车那样的增程式电动车,它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作为一台“发电机”给电池充电。

在测试中,凭借其较长的纯电续航,发动机可能很少启动,这样计算出来的综合油耗就能做到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

这并非投机取巧,而是技术路线本身就符合了政策鼓励节能减排、多用清洁能源的大方向。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个看起来如此“激进”的政策呢?

这背后其实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这意味着我们的能源命脉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别人手中。

汽车是消耗石油的大户,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就是直接降低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为国家的经济稳定和能源安全加上一道重要的屏障。

其次,这是我们兑现“双碳”目标,也就是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承诺的必然要求。

燃油车真要凉了?别急,先看看这3点!-有驾

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是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政策强力引导汽车产业向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是实现这个宏大目标的关键一步。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为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

在传统燃油车的赛道上,欧美日韩的汽车巨头们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技术优势和专利壁垒,我们作为后来者,想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领域全面超越,难度非常大。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全球几乎是同时起步。

我们国家凭借着在电池技术、电机电控以及完整产业链上的优势,已经抢占了先机。

现在,通过设立一个极高的燃油车油耗门槛,实际上就是在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为我们已经具备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从而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中,牢牢把握住主动权,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大家不必过分焦虑。

政策是针对2026年1月1日之后销售的新车,您现在开的燃油车,或者是在这之前购买的燃油车,都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开,没人会限制您的使用。

对于近期有购车计划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做决定。

如果您家里有方便的充电条件,日常通勤主要在市区,那么纯电动车无疑是最经济、最环保的选择。

如果您经常需要跑长途,或者去一些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方,那么一辆性能可靠、油耗表现优秀的燃油车或者混合动力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而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则提供了一个兼顾两种需求的折中方案,既能满足日常的纯电通勤,又能解决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

总而言之,未来的汽车市场,选择会更加多样化,而政策的导向,是鼓励我们选择更节能、更高效的出行方式。

了解这些背后的逻辑,我们就能在选车时更加心中有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