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往返老家2000公里,老李开这辆车总共花了380块,服务区里开轩逸的表哥算完账脸色就不对了

北京往返老家2000公里,老李开这辆车总共花了380块,服务区里开轩逸的表哥算完账脸色就不对了

京港澳高速石家庄段的服务区,表哥盯着老李手机上的行车记录看了快五分钟,最后憋出一句:“你这车是不是表坏了?”

手机上清清楚楚显示着:总里程2147公里,平均油耗4.2L/100km。表哥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抬起头的时候明显有点不太自然。他那辆刚提半年的轩逸,这趟回老家光油钱就花了七百多。

“你充了几次电?”表哥问。

“就回程在这儿充了一次,二十分钟不到。”老李指了指停车场那排充电桩。

北京往返老家2000公里,老李开这辆车总共花了380块,服务区里开轩逸的表哥算完账脸色就不对了-有驾

表哥没再说话,点了根烟走到护栏边上,看了会儿高速上来来往往的车流。

老李这辆秦PLUS DM-i是去年十月份提的,落地十万出头。当时表哥还劝他别买新能源,说混动就是智商税,市区省点油高速照样费。这次国庆一起回老家过节,算是用实际数据说了话。

前半程走京港澳,出城那段路用的纯电。电量掉到百分之十五的时候发动机自己接上了,整个过程要不是看仪表盘,压根感觉不出来切换。速度提到一百二三,车里说话声音都不用提高,比表哥那辆轩逸安静得多。

最关键的还是钱。老李算得明白:前半段用电,家里充满一次也就十来块钱,能跑一百公里;后面用油,发动机那个热效率据说是全球量产最高的,实测下来百公里真就四升左右。来回这一趟,电费加油费,总共三百八十块不到。

北京往返老家2000公里,老李开这辆车总共花了380块,服务区里开轩逸的表哥算完账脸色就不对了-有驾

表哥那辆轩逸官方油耗写的6.5,实际跑高速能到7个多。这趟下来表显7.3,加满两箱半油,一千多公里花了七百四十块。

下午从服务区出来继续往前走,老李开着辅助驾驶,车子自己跟着前车走,该加速加速该刹车刹车。遇到堵车路段,他基本就扶着方向盘,脚都不用怎么动。表哥坐副驾驶上体验了一段,下车的时候说了句:“这玩意儿确实比我想的厉害。”

晚上到家,表哥媳妇问这趟油费花了多少。表哥支支吾吾说了个数,他媳妇当场就不乐意了:“你看人家老李那车,一年能省多少钱?”

表哥瞪了老李一眼。

其实这车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老李买的这个配置,倒车影像是标配的,但那个全速跟车功能只有高配才有。还有服务区的充电桩,节假日确实要排队,不过也就等个十几二十分钟的事儿。

北京往返老家2000公里,老李开这辆车总共花了380块,服务区里开轩逸的表哥算完账脸色就不对了-有驾

回北京那天老李又满载了一车,后备箱塞满了家里带的土特产,后排坐了三个人。上高速之前他还担心会不会影响动力,结果一脚油门下去,该有的推背感还是有的。超车变道也不拖泥带水,看来那个132千瓦的电机不是白给的。

过减速带的时候,老李特意放慢了速度,想看看底盘到底怎么样。车身没有多余的晃动,处理得挺干脆。表哥在旁边说:“你这车底盘调得可以啊,我那轩逸过这种路都要颠一下。”

到家后老李认真算了笔账。这车绿牌省了一万块购置税,平时上下班充电一个月也就四五十度电,按家用电价算也就二十来块钱。周末偶尔跑个长途,油耗也低。这么算下来,一年能比燃油车省个七八千块钱。三年回本,之后都是赚的。

表哥临走前问了句:“你这车开着真没毛病?”

北京往返老家2000公里,老李开这辆车总共花了380块,服务区里开轩逸的表哥算完账脸色就不对了-有驾

老李想了想:“至少到现在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就是充电桩有时候要找一下。”

“那我回头也去看看。”表哥说完就上车走了。

第二天老李在家族群里看到表哥发了条消息:“谁知道比亚迪4S店周末开门不?”

底下一堆人问怎么了,表哥只回了四个字:“去看看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