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站排队的纯电车主还在挨冻,隔壁加油的增程车已绝尘而去
2025年初的寒潮里,老赵蹲在充电站门口刷手机,屏幕显示“排队2小时”,零下5℃的寒风把标称500公里的续航吹成了230公里。 而三年前被视为“脱裤子放屁”的增程车,此刻正以53.9%的新能源销量占比,宣告自己才是马路新王。
续航缩水成常态
2024年北方冬季实测,多款标称400公里续航的纯电车实际仅跑200公里,高速路段续航再打八折。 某2023款纯电轿跑三年残值跌至35%,而同龄增程车残值坚挺在60%二手车商直言:“电池衰减是纯电的癌症”。
充电窘态蔓延全球
中国超充网络覆盖98%高速路网,三四线城市充电桩覆盖率不足30%。 欧美充电基建更显荒诞:德国乡村找个充电桩比加油站难,加州充电桩停电罢工成常态,印尼76%地区连稳定供电都难保证。 当纯电车主在春运高速排队2小时抢充电桩时,增程车加油3分钟续航飙升1000公里。
政策红利消退
上海已取消增程车绿牌资格,北京纯电指标排队超三年。 2026年油耗新规:纯电车因电池过重导致能耗反升,反成合规负担。
续航暴力美学
小鹏鲲鹏增程系统将纯电续航拉至43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秦皇岛),综合续航1400公里碾压燃油车。 东北车主实测-25℃雪天,增程车比纯电多跑300公里,直言:“油电双保险才是真安心”。
成本降维打击
纯电车为堆续航搭载140度电池,车重暴涨200公斤,售价飙升5-10万;增程车用60度电池+油箱方案,把省下的成本转化为空悬、激光雷达。 零跑C11增程版杀到15万级,入门即配座椅加热+对外放电。
体验无感切换
理想L9增程器噪音压至32分贝,问界M5怠速声媲美纯电。 上海宝妈王姐算过账:“通勤每公里6分钱,回老家加油就走,绿牌还免8万购置税”。
新势力叛逃纯电
蔚来因换电单车亏13万收缩战线,小鹏增程车型研发成本比纯电低30%。 理想凭增程车单月交付破8万,问界M7七成订单选增程版财报显示增程车型毛利率比纯电高8%。
传统巨头调转船头
大众推迟纯电平台至2028年,转身推插混版ID. Tourer(欧洲售价反降3000欧元);丰田将增程技术塞进雷克萨斯;现代起亚宣布连推6款增程车。
出海全靠“带油箱”
俄罗斯增程车市占率三年从3%飙至27%,中东土豪请理想赴迪拜建厂。 哪吒U增程版成东南亚网约车神车,司机笑称:“充不上电时烧油也能跑单”。
能效派死磕物理定律
特斯拉粉丝坚持“增程高速油转电损耗25%”,车主用脚投票:89%增程用户复购率碾压纯电的78%。 德国工程师嘲讽:“实验室数据再美,也比不过加油站遍地开花”。
政策制定者陷入分裂
欧盟将混动纳入绿色转型方案,中国双积分政策却对增程车更苛刻。 某车企高管直言:“环保是目标,续航才是刚需! 用户不为愿景买单,只为确定性买单”。
家庭用户:占比超70%,需要一辆车覆盖接送娃、返乡、自驾游;
北方群体:-30℃极寒中,钠离子电池增程车仍稳定充放电;
充电难民:老旧小区装不了私桩,加油站比充电桩好找;
务实派:开十万公里,纯电比增程多花1.3万,够加两年油。
技术路线的胜负,从来不由实验室决定
当纯电车主蜷缩在充电站啃面包时,增程车正载着一家老小穿越秦岭。 问界工程师说得直白:“用户要的不是纯电或增程,而是没有焦虑的电动车! ”此刻的马路真相是:加油枪没消失,充电桩没普及,而带着油箱的电动车,正在乱世中通吃两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