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院裁定特斯拉需为2019年一起致命车祸赔偿超2.4亿美元,看似是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裁决,实则揭示了更深层的责任困境。

核心矛盾在于责任的割裂:
陪审团认定捡手机、闯红灯的司机承担67%主要责任,却裁定仅负33%次要责任的特斯拉支付全部天价赔偿(含2亿惩罚性赔偿)。
这暴露了法律实践中的现实考量——当个体无力赔付时,财力雄厚的科技巨头往往成为“深口袋”买单者。
惩罚性赔偿的矛头直指企业责任模糊化。
巨额罚金远超实际损失补偿,其警示意义在于:特斯拉长期在营销中暗示“自动驾驶”能力,却在用户手册中用免责条款筑墙。
这种刻意制造的认知模糊,实质上将技术风险转嫁给了用户。
资本市场的平静(股价仅跌1.83%)更值得警惕。
投资者似乎认为2亿对特斯拉仅是“小钱”,但背后传递的监管风向转变信号才真正关键——司法系统开始拒绝科技企业以“辅助驾驶”之名完全规避责任。
简言之,此案不仅关乎技术缺陷,更是对科技巨头责任界限的拷问。
当创新的光环试图掩盖对生命权的敬畏,法律的重锤落下,宣告了一个原则:无论技术如何炫目,企业不能将安全责任“辅助”掉。特斯拉的上诉或许漫长,但判决已撕开了一道口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