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招财小羊
编辑 | 招财小羊
“夏天头顶发烫、冬天打不开门、开车时手忙脚乱!”
“我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给自己找麻烦!”
当今社会,汽车近乎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之物。特别是新能源车兴起之后,其魅力吸引了无数人。
未入手之前,见广告吹嘘得天花乱坠,设计酷炫非常。可当真驾驶之后,不少人才发觉自己宛如冤大头。
就在7月23日,还有一位网友在线吐槽,自己明明坐在车里,但却还需要打着伞,让人哭笑不得。
而外面高达40°的高温自己即使坐在车内,也如同感觉每时每刻都在被炙烤!
全景天幕成了移动桑拿房,隐藏式门把手在寒冬化身冰封障碍,全触屏中控在紧急时刻变成数字迷宫……
这些为“差异化”而生的设计,正让车主们苦不堪言。
而在高温仿若一面“照妖镜”的情形下,我们不得不进行审视:
“这些设计到底是为了用户,还是为了车企的PPT?”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新能源车上的六大反人类设计,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周刊 】【钛媒体APP】【抖音用户:唐森不开车】【大河报】【买车大师】(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全景天幕:从“星空浪漫”到“头顶烤炉”
“如果实在受不了,您也可以选择另外购买一个遮阳帘!”
当林先生因所谓的“全景天幕”问题困扰去咨询某车企工作人员时,对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这句话让小林不知道是该生气还是难过,毕竟谁让自己购车的时候没想到呢?
但不得不承认,在当下市场中,全景天幕已然成为新能源车的标志性设计。
什么小米、蔚来,什么特斯拉、小鹏,大部分的车企都会研发这种车型。
但自己制造者自己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自己也得陷入噩梦中。
晚上开车还好,一旦正中午开着车出来,即使空调开到最大,上半身也在蒸桑拿。
人受晒还是基本,车内的有些装饰在经过高温直射之后,老化、断裂都是常有的事情。
曾经就有人发文吐槽:
“才一年的车,这老化程度赶上别人三年了!”
如果说全景式天幕让人身体上受折磨,那么新能源汽车中的全触控中控屏,则让人脑子受折磨!
2、全触控中控屏:驾驶中的“数字迷宫”
早在今年5月11日,新周刊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表示:
“如今实体键似乎正在慢慢回归汽车中!”
这句话不假,毕竟中控大屏太消耗人的耐心了!甚至严重一点会威胁人的自身安全!
昔日传统汽车中,想要操作什么,基本上都是一键直达,轻轻松松完成。
但这几年,随着中控大屏越来越流行,在不少紧急情况之下,操作的麻烦程度也越来越高。
用车企的话来说,他们是为了追求极简美学,所以直接就将车上诸多功能的全部塞进中控屏。
刚接触的时候触屏看起来简单,轻松滑动屏幕就能操作,但事实上,一步接着一步的操作就是在浪费时间。
因为在实体键存在的时候,司机甚至可以实现盲操作,但在中控屏时代,如果不小心,点错的可能性就很大。
这也意味着,司机如果在驾驶的时候,其注意力一定会被分散。
沃尔沃车企就对此测试过,最终结果表明:
“实体按键车辆在紧急避让时反应速度比触屏车快1.8倍!”
除此之外,触屏失灵、中控屏突然黑幕也时常存在。
而当一块屏幕掌控了整车功能,便捷与安全的天平早已失衡!
3、隐藏式门把手:寒冬里的“拦路虎”
如果说全景天幕让人感受什么叫做坐在车里蒸桑拿,那么隐藏式把手的设计就能让你明白:
“什么叫作站在车外冻成狗!”
车子明明就在你面前,甚至你也有钥匙,但是你就是进不去,因为车把手弹不出来!
比如在去年冬天,这样的一幕就在小王的身上发生,当时其着急上班,但一下楼怎么也打不开车。
最终甚至直接拿出热水冒了把险,来来回回折腾十几分钟才终于打开车门。
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隐藏式把手之所以被设计出来,初衷还是相当美好的。
比如特斯拉最早提出它能降低风阻、增加续航,同时提升车辆颜值。
从数据上而言,这样的设计在降低风阻上的确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续航上微乎其微。
比如在今年3月初小米因车辆断电后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出,就直接导致车门无法打开。
当设计者沉迷于“科技感”时,似乎忘记了门把手最基本的功能——让人能顺利打开车门!
4、半幅方向盘:视野开阔了,危险也靠近了
除了隐藏式把手有些鸡肋,半幅方向盘的出现,也让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
一方面,大多数人在学车时,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全幅的方向盘。
而另外一方面,当真的到了路上,还真的不算很好操作!
尤其是在掉头的时候,相比常见的方向盘,这种有些难以操作。
但在很多人第一眼在车企店中看到这种设计时一定会被一眼吸引。
因为其看起来的确很酷炫,基于新鲜感,很多人开始着迷,但在新鲜感消失后,问题也就出来了。
尤其对于很多新手司机而言,其操作难度更有些高,一不小心就可能刮车。
用一句话而言,那就是看起来更酷炫了,视野也开阔了,但是坐在车上的危险也更大了!
而其实,当年在特斯拉设计出来后,美国官方也曾质疑其安全性。
5、单踏板模式:肌肉记忆的“危险游戏”
在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上,单踏板模式已经十分常见。
这种设计对于有些人而言感觉很方便,但偶尔一开油车,固有的肌肉记忆就让开车变成了危险游戏。
比如很多网友都曾在网上反馈,开得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地似乎就忘记了刹车的存在。
一旦脑子反应不过来,就可能一脚踩错,最终虽然虚惊一场,但也心有余悸。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一点就是,这种模式其实对于爱晕车的人很不友好。
因为坐在车上,无论是起步还是刹车,那种动能带来的感觉很容易让乘客产生眩晕的感觉。
这也是很多人有时候抗拒新能源车的原因。
6、电子外后视镜:创新超前,体验滞后
要说在新能源车上,最超前的创新就是还是所谓的电子外后视镜。
相比于传统的后视镜而言,这种后视镜更加智能,同时成本也更高。
在阿维塔等12款车型中甚至将其作为高科技配置推广,但在科技面前,现实问题还是很严重!
表面上,这种设计可以实现360度无死角的环视,但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其灵敏程度远不如普通般。
一旦画面出现延迟或者模糊,那代价很有可能就是一场剐蹭甚至是车祸。
同时,这种后视镜一旦出现故障,其维修成本也很高,所以目前很多司机对于这种设计的适用度并不高。
和很多新颖的设计一样,虽然高级好看,但是却不实用,甚至还会带来危险。
而后视镜的核心功能本身是安全观察,而非科技展示。
当创新步伐远超实用需求,再炫酷的技术也难逃“花瓶”命运!
写在最后
无法否认,科技的发展为汽车的发展带来很多好处。
但同时,事物的两面性也每时每刻在提醒大家,那些填鸭式的科技或许没什么必要。
而如果只是单纯为所谓的“差异化”而如此创新,必要性就更不大。
毕竟,汽车对于人类更多的还是一个实用性的工具,不仅要注重驾驶体验,也要注重人身安全!
对于汽车工程师们而言,在创新的时候也应该明白一个问题:
“标榜颠覆传统的设计究竟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还是在制造新的使用障碍?”
高温与寒冷或许终将退去,但用户对实用性的追求不会降温。
您目前开的车有没有以上这些“设计”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新周刊】【钛媒体APP】【抖音用户:唐森不开车】【大河报】【买车大师】
全部评论 (0)